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著伴读
易优作文网——《呼兰河传》电子书——《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呼兰河传》电子书——《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易优伴读 

标签: 呼兰河传 萧红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500字

《呼兰河传》电子书——《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一、作者萧红:文学洛神与漂泊人生


1. 早年经历:冻土上的孤独童年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她幼年丧母,父亲严厉冷漠,唯有祖父的慈爱成为她童年唯一的温暖。后花园的蝴蝶、黄瓜和祖父教她念诗的片段,成为她文学创作中反复回望的温情意象。



2. 漂泊生涯:从呼兰到香港的文学之路


- 抗争与出走:19岁时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与表哥私奔,后辗转哈尔滨、青岛、上海等地,结识作家萧军,开启文学创作生涯

- 鲁迅的提携: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以冷峻笔触描写东北农村的苦难,被誉为“北方人民的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史诗。

- 最后的绝唱:1940年流亡香港期间完成《呼兰河传》,以诗意的语言回望故乡。1942年因肺结核病逝,年仅31岁。


3. 文学地位:民国才女与独特风格


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文字融合诗意与残酷,既有孩童般的天真视角,又深刻揭露社会黑暗,代表作包括《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



二、《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战火中的乡愁


1. 时代背景:抗战烽火与个人困境


- 流亡香港的乡愁:小说创作于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萧红身处香港,身体日渐衰弱,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借文字完成“精神还乡”。


- 文化反思的深化:作品不仅是对童年的追忆,更通过小城风俗与人物命运,批判封建陋习对人性与生命的摧残,如跳大神、童养媳制度等。



2. 艺术突破:散文体小说的创新


- 非传统叙事:小说没有明确的主角或主线,以散文化笔法串联小城风貌与人物片段,被茅盾评价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孩童视角的深意:通过“我”(童年萧红)的观察,既展现纯真童趣,又暗含对成人世界麻木与愚昧的讽刺。



三、书中主要人物及性格分析


1. “我”(童年萧红)


- 形象特点: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喜欢在后花园与祖父嬉戏,对自然充满热爱。


- 象征意义:代表未被世俗污染的童真,与


《《呼兰河传》电子书——《呼兰河传》阅读指导》添加时间:2025-03-02;更新时间:2025-04-26



    2025-03-02-97816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