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裁作文 > 写景作文
易优作文网——明经堂(3100字)

明经堂(3100字)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600字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释、道三种文化往往是互相包容、互为一体的。前童的明经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地体现了这三种文化的民间建筑。
  明经堂又叫“狮子明堂”,紧挨职思其居宅北面。童氏族人童可莅一家开设“恒裕”酒坊发了财,于清同治年间建造了这所二层四合院。四合院坐北朝南,重檐台门。倒座面阔5间2弄,厢房各5间1弄,正厅面阔3间2弄。整座院子通面宽25.2米,通进深24米,占地面积604平方米。在这所建筑规模并不宏大的普通民宅中,它所运用的建筑装饰语言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内涵,形象地凸显了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的江南民俗文化色彩。
  这种文化的糅合,首先表现在明经堂的台门建筑上。
  走近明经堂,一抬头,最先映入你的眼帘的,就是高挂在重檐台门额枋上那方四明抹头的“明经”匾额。这块立于“道光壬午年桂月谷旦”的门匾,是浙江戴学政奉旨亲笔所题,赠予时任武义县县学训导童佩金(其为童可莅之祖父)的。明经,本指通晓经学,唐朝时列为科举制度中的考试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试经义。清代时用作贡生的别称。以“明经”作宅名,既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也是宅主人生理想的真实写照。台门两侧的墀头墙上各有一书卷形匾额灰塑,左面堆塑“礼义”二字,右面堆塑“孝悌”二字,均为阳文篆字。礼、义、孝、悌,都是儒家道德准则的内容,将这四字镌于门墙上,明白无误地揭示了宅主的道德诉求。门顶装修为卷棚顶,用轩桁、雀替、门簪,后檐柱装饰有八仙图案。八仙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装饰题材,在宁海的古民居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八仙为题材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雕作品,八仙人物耳熟能详,八仙故事家喻户晓,而八仙又恰恰是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是道家文化的一个载体。在一个台门的建筑上,同时显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特征,但当时宅主既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即便到现在,我们也并没有觉得很突兀,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让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民间水乳交融、互为贯通,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民俗文化的缘故。
  这种文化的糅合,还表现在明经堂在“天”与“地”的建筑装饰上。
  进入明经堂,天井中央那卵石拼砌而成“狮子滚绣球”图案分外夺人眼目,“狮子明堂”就由此得名。在卵石天井中拼砌装饰性图案,在前童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中很常见,而且图案重复的几乎没有。金钱、双鱼、奔鹿等图案,表现的大多是祈福求吉、喜庆富贵之意,寄托着宅主的一种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狮子,古称狻猊,《尔雅·释兽》中这样解释:“狻猊,如虢猫,食虎豹。”它不是中国本土的动物,而是汉顺帝时,由疏勒(古西域)国王进贡而来。但自它进入中国,并成了艺术形象后,狮子并没有被皇帝所垄断,它被作为一种吉祥物,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经常运用在各种装饰和民俗活动中。狮子以凶猛着称,它的形象自然也是表现出勇猛威武之势。但是从各种建筑装饰中的狮子来看,它们的形象却很多样。有凶猛的,也有温顺的,有严肃的,也有顽皮的。凶猛严肃的造型用以辟邪,温顺顽皮的造型则取其“狮”“事”谐音,表现不少吉祥意义的题材:画面中用两只狮子表示“事事如意”,狮子配以长绶带则表示“好事不断”,再加上钱纹则表示“财事不断”……狮子同时又是佛教中主管智慧的文殊菩萨的坐骑,所以它还是主文运的瑞兽。因而,这幅“狮子滚绣球”,既有镇宅辟邪之意,又寄托着“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还寓意

《明经堂(3100字)》添加时间:2024-08-04;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8-04-11498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