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对联知识
易优作文网——(对联故事)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对联故事)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600字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宋朝时候,有人在翰林学士院的墙上写了一句上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句中的“李伯阳”指的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李耳又叫老聃、老子。传说,李伯阳刚生下来,就用手指着门外的李树。后来,他就用李树的“李”做了自己的姓。后来道教的人说老子“生而知之”——刚一生下,就知道天下大事了。墙上的这句上联,说的就是这件事。
  上联出得挺妙,妙在几个地方:第一,前半句人名的姓——“李”得跟一样东西“李树”有关系;第二,“生”是“姓”的偏旁;第三,下半句是个成语,还得用前半句的“生”字开头;最后,整句说的又是古人的一件事儿,而且还采用了对联中的“复字”“析字”等技巧。这个上联够难对的。 作文培训,就来苏州易优作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翰林院里头,净是些有学问的人。可看了这个上联,都皱着眉头不言语。过了好长时间,也没人能对出下联。
  一天,诗人杨大年来翰林院找一个朋友。他进了院子,一眼就看见了墙上的题句。杨大年挺感兴趣,就站在那儿琢磨下联。一会儿工夫就借了一枝毛笔,在墙上添了下联: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杨大年的下联说的也是一个古人。马文渊就是马援,是东汉初年有名的大将,人称伏波将军。马援一生立下了许多战功。他曾立下过誓言:“男子汉应当勇敢地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体回家乡!”后来,马援病死军中,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死而后已”也是个成语,意思是干事情要一直到死才算停止。
  杨大年的对联实在高明,一生一死,不单是对得整齐,还全符合上联的几条妙处

《(对联故事)杨大年巧对翰林院》添加时间:2024-12-11;更新时间:2025-05-08



    2024-12-11-59877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