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种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艺术,始生于唐代,宋元间得到发展,至明清而大盛,历久不衰。其中春联的产生为最早。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时迷信,以为桃木能驱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相传二神居于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能食百兔,故俗画其像、书其名以驱鬼。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
其后,桃符上开始出现诗句,传统的说法以为产生于五代,粱章鉅《楹联丛话》说:“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谓:“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祷杌》亦有类似记载。但从这段文字看,孟昶并不是最早题写春联的人,因为“岁除”题联之风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经产生。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唐代。斯坦因第6卷的背面保存着一些联语,如: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僻(辟)恶
瑞燕解呈样
用语朴实,正表现出春联始生时期祈福禳灾的实用特征,并带有集体创作的色彩。至晚唐时期,应对联已在文人中间流行起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温庭筠”条:”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这一口头对答,已是很成熟的对联了。后代试才斗智的对联即滥觞于此。掘福建《福鼎县志》载,唐咸通年间,林嵩曾题灵山草堂一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又福建《霞浦县志》载,唐乾符年间,陈蓬曾题居室二联,一为“竹篙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为“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可认为最早的居室厅堂联。至于释文莹所撰《玉壶野史》称,后唐进士范质曾题白扇;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练字</a>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将暑热比作“酷吏”,凉风喻为“故人”,既别致又贴切,而这副具有装饰性的对联也出现在孟昶题联之前。
《楹联丛话》“故事”类收有苏轼、楼钥、韩绛等人的联语,而尤以朱熹所题为最多。如朱熹自书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
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