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以秀美风光及长联闻名天下。与其同时,在大观楼旁边还曾有一座华严阁,也以风光独具和长联闻名。
先从大观楼说起,斯楼落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为云南巡抚王继文所建,当时只有两层楼,王继文题有“大观楼”匾额和一副楹联:
天镜平涵,快千顷碧中,浅浅深深,画图得农桑景象;
云屏常峙,看万峰青处,浓浓淡淡,回环此楼阁规模。
根据有些历史资料,凡王继文的书法题词都是其幕僚阚祯兆的笔迹,阚祯兆是清初云南的才子和书法家,只因为曾经被吴三桂利用过,就只有当别人的幕僚,王继文的“大观楼”题字和对联很可能是阚祯兆代笔,但现在都无迹可查了。但是这副对联本身,对大观楼及其周围的景色是写得很贴切的,可以说是后来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上联的一个提纲。它写了滇池碧水,四围青山,浓浓淡淡,浅浅深深,只不过它写得抽象,孙髯翁却把这些景象具体化了:
易优语文培训,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的出现却在王继文之后大约60年,即乾隆中(约为1756年前后)时期。它不但在字数上开历史的先河,在内容文字的优美上更一时称诵海内。也因为长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优美,致使后人不敢创作而只是对它进行种种修改,如本省人陈月川的改联,外省人梁晋竹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的改录。最有影响的是于1826年∽1835年在云南做官的阮元,他不但对长联进行了修改,而且把改联刻挂于大观楼以替代原作,直到他去官离昆后滇人才恢复孙髯翁长联原貌。
<a hrEf=https://www.euZw.net/minifoRm/view_11.html/>苏州易优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非常有趣的是,就在阮元改联之前不久的道光初年(1821年之后),有一个净乐和尚,捐资在大观楼背后又建起了一座五楹三层的华严阁,并自撰一长联: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青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境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对联故事)大观公园的两副长联》添加时间:2024-12-11;更新时间: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