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
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景落樽前。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文化灿烂,楹联创作异彩纷呈,高手如云,而其中的佼佼者莫过于吴汝纶。吴汝纶著述宏丰,且擅长楹联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持重。或题联揽胜,颂祖国河山之美;或借联抒怀,叹崎岖世路之艰;或悬联自警,严守为官清正;或制联重教,勉励后辈成才……皆能做到情随景出,景解人意,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桐城素来文风炽盛,社会生活亦受其影响渗透。旧时男婚女嫁,盛行轿联,即为此例。轿联多由男方出上联,女方对下联,争奇斗巧,谐趣天成。但常例男方出上联必备下联,以防绝对或女方不便应对时启用。同治三年(1864),吴汝纶与同里汪姓姑娘喜结连理,就曾亲撰一轿联: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十三经,甘四史,十载寒窗,未脱得那领蓝衫,愧把白身偕绿鬓;
甲子年,癸酉月,甲戌良辰,且牵着这条红线,行看黄榜点朱衣。上联诉说自己寒窗苦读,博览群书,但功名未就,实在愧对伉俪佳人的隐隐衷情;下联点明佳期良辰,得遇知己,定能好风凭借、蟾宫折桂的青云之志。谦逊中不乏矜持,爱慕中又饱含着希冀。对仗工整,用字奇险,实为一副庄谐有度、情趣盎然的力作。果然,他婚后不为儿女情长所累,刻苦攻读,翌年得中进士,并在后来事业有成。吴汝纶与李鸿章关系密切。李鸿章编练淮军,吴汝纶曾为保定淮军公所撰写过不少楹联,其中有一副“总祠”联气势非凡:
生为人杰,没乃鬼雄,浩气拱神京三光争曜;
白骨成灰,丹心不死,义声与淮水万古长流。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鸿章编练淮军,先后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是清末反动势力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但是,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失败后,淮军亦曾参加了光绪十年(1884)的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抗击了外强的侵略,涌现了像海军将领丁汝昌那样力战不降、自杀殉国的英雄人物。此联借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颂扬项羽的诗意,讴歌了那些不惜殒身捐躯的将士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的英雄气概,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壮之气、阳刚之美。吴汝纶晚年看到国运维艰,深感“吾国旧学,实不敷用”,“非有实在本领,不足与外人相抵”。(《桐城学堂招考说帖》)于是寄培养国家栋材于新式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从日本考察回国后,力排众议,创办桐城学堂。为勉励学子,曾亲题“勉成国器”匾额一方和对联一副:
<a href=https://www.EuZw.net/>小学生语文培训,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a>
后十百年人才奋兴,
《(对联故事)楹联高手吴汝纶的对联故事》添加时间:2024-12-11;更新时间: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