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对联知识
易优作文网——(对联故事)自古幼慧出巧对

(对联故事)自古幼慧出巧对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800字


  旧时,塾师对学子进行对课教育,教师出上句,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以练习对仗。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聪慧的学子大多都能对出出色的对句,使人百读不厌。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年就有才名。七、八岁时已能对句属文。有一天,太守宴请宾客,于席上出一联令众人来对,句云:
  鹦鹉能言难似凤;
  坐客个个自命清高,自居为凤。此时却鸦雀无声,无人能对。当时,为郡从事的毕文简便把上联写在屏间,催促众人快对,众客依然一筹莫展。王禹偁在座上稍加思索,即挥毫书出下联:
  蜘蛛虽巧不如蚕。
  毕文简惊叹地说:“经纶之才也!”于是赐给他衣冠,呼为“小友”。
  北宋孙仲益也是年幼善对。有一次,苏东坡到江苏宜兴去,路遇孙仲益,便想出对考他,对云:
  衡门稚子璠玙器;此联涉及地名、宝石名,确实不易对,但孙仲益随口应道:
  翰苑仙人锦绣肠。
  苏东坡听了摸着他的脸高兴地说:“真璠玙也”。璠玙是两种宝玉,苏东坡是视才如宝呀!
  陈韡是学者陈孔硕之子,年方十一,聪明灵慧,气度英伟。南宋理学家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时,到他家拜访过一次,陈韡侍立在朱熹身边,朱熹出对道:
  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
  陈随即对道:
  万古阳乌,破烟云而东出。
  阳乌说的是太阳,很大气。此联四、六对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出口不凡。朱熹感到惊奇,说:“这孩子长大,前途不可限量!”
  元末明初文学家王彝,出身贫苦,幼年敏慧。有一次,客命对云: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此上联中的“星”、“薪”、“心”,音同义别,下联也必须对等才能符合要求,客人本想借此难倒他,谁知他不假思索地应道: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这下联中的“雁”、“燕”、“鷃”、,也是音同义别,而且都属于鸟类,对得出色,那客人便赞叹不已。
  明朝翰林学士解缙,更是幼年早慧,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皆称为神童。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对面,曹尚书说:“我出几副上联,你对得上便中门迎接你。”曹不怀好意地念上联: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对联故事)自古幼慧出巧对》添加时间:2024-12-11;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1-59978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