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维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1)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2)将行:将要离开(零陵)。(3)柳子:作者柳宗元自称。(4)载肉于俎(zǔ):把肉放在器物里。载:承。俎:古代放肉的器物。(5)崇酒於觞(shāng):在酒杯里倒满了酒。崇:充实,充满,这里作动词用。(6)浒(hǔ):水边。(7)饮(yìn)食(sì)之:请他喝,请他吃。给……吃,喝(8)凡吏于土者:所有在地方上做官的人。吏,做官,作动词用。(9)若知其职乎: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若:你。其:指代“凡吏于土者”。(10)民之役:百姓的仆役。役,仆役,作名词。(11)役民:奴役人民,驱使人民。役:奴役,作动词用。(12)凡民之食于土者:所有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定语“食于土者”后置,中心词为“民”,倒装句式。(13)出其十一佣乎吏:拿出他收入的十分之一来雇佣官吏。意思是:人民给官府纳赋税,官吏的俸禄就从赋税中出。(14)使司平于我也:让官吏给我们百姓办事。司:官吏。平:治理。我:指代“民”、百姓。(15)我受其直:我(官吏)接受了他们(百姓)的报酬。我:指代“吏”。直:同“值”,指官吏所得的俸禄。(16)怠其事者:不认真给他们办事的。怠:懈怠。轻忽。其:指代人民。(17)岂惟怠之:还不仅仅是玩忽职守。岂:语气助词,难道。唯:只。之:指代“其事”,即“民之事”。(18)盗之;窃取百姓钱财,盗:指贪污和敲诈勒索。之:指代人民。(19)向使佣一夫于家:假若你家里雇佣一个仆人。向使:假若。(20)黜(chù)罚:责罚、逐出。黜,就官吏而言,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这里是指主黜仆,可解释为“逐出”。(21)肆:爆发出来,表示出来。(22)势不同也:官与民的关系,情势不同于主与仆的关系。意思是:人民没有办法黜罚官吏。(23)如吾民何:对于老百姓能怎么样呢?如……何,文言固定格式,把……怎么样。(24)达于理者:通达事理的人。
[评析]:
[关键词]:田园,生活,闲适
《田园乐七首·其七》由易优作文网为大家收集、整理,提升语文阅读写作素养,就来易优作文。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