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介绍]: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注释]:苏幕遮:词牌名。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途中的愁苦。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评析]:此词咏伤春伤别,构思新颖。其略去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起首便着眼于山水,用作两譬: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强调伤心人面部表情的痛苦,无以复加。三、四句则紧承以上二喻作进一步的形象强调:行人去的地方,正是“眉眼盈盈处”,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对前文透漏的形象信息作反馈扫描,强化意象符号的特指意蕴,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下片将“送君归”与“送春归”绾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复叮嘱“千万和春住”。无理之理,一扫万古惜春佳句为空。此种语意,此种境界,均未曾为人道着。宋胡仔认为末二句是用黄山谷“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语意(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恐怕失考。因为王观登第那年,黄庭坚才12岁,如果王观20岁登第,也比山谷大8岁,王观不可能模仿黄山谷。
[关键词]:宋词三百首,送别,写人,初中古诗,婉约,山水,小学古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由易优作文网为大家收集、整理,提升语文阅读写作素养,就来易优作文。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