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注释]:(1)墨制:是用墨笔书写的诏敕,亦称墨敕。这里指唐肃宗命杜甫探家的敕命。(2)皇帝二载:即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3)初吉:朔日,即初一。(4)杜子:杜甫自称。(5)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问:探望。(6)维:发语词。维时:即这个时候。艰虞:艰难和忧患。(7)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8)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9)诣:赴、到。阙下:朝廷。(10)怵惕:惶恐不安。(11)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12)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13)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14)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15)愤所切:深切的愤怒。(16)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17)疮痍:创伤。(18)忧虞:忧虑。(19)靡靡:行步迟缓。阡陌:田间小路。(20)眇:稀少,少见。(21)明灭:忽明忽暗。(22)屡得:多次碰到。(23)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24)荡潏:水流动的样子。(25)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26)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27)“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28)罗生:罗列丛生。(29)濡:滋润。(30)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31)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32)坡陀:山岗起伏不平。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33)木末:树梢。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34)鸱鸮:猫头鹰。(35)卒:仓促。这里指的是756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36)为异物:指死亡。(37)堕胡尘:指756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