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网页转word

(唐七绝)燕子楼三首(白居易)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3500字

(唐七绝)燕子楼三首(白居易)


燕子楼三首
唐·白居易

满窗明月满帘霜,
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
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
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
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
争教红粉不成灰。
注释注释:原序: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眄眄,
善歌舞,
雅多风态。
予为校书郎时,
游徐、泗间。
张尚书宴予,
酒酣,
出眄眄以佐欢,
欢甚。
予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
风袅牡丹花。
”一欢而去,
迩后绝不相闻,
迨兹仅一纪矣。
昨日,
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予,
因吟新诗,
有《燕子楼》三首,
词甚婉丽。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诘其由,
为眄眄作也。
缋之从事武宁军累年,
颇知眄眄始末,
云:“尚书既殁,
归葬东洛。
而彭城有张氏旧第,
第中有小楼,
名燕子。
眄眄念旧爱而不嫁,
居是楼十余年,
幽独块然,
于今尚在。
”予爱(纟贵)之新咏,
感彭城旧游,
因同其题,
作三绝句。
这里讲的是张仲素和白居易两位诗人唱和的两组诗,
各三首。
燕子楼的故事及两人作诗的缘由,
见于白居易诗的小序。
其文云:“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
善歌舞,
雅多风态。
余为校书郎时,
游徐、泗间。
张尚书宴余,
酒酣,
出盼盼以佐欢,
欢甚。
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
风袅牡丹花。
’一欢而去,
尔后绝不相闻, 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作文点评、作文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迨兹仅一纪矣。
昨日,
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
因吟新诗,
有《燕子楼》三首,
词甚婉丽,
诘其由,
为盼盼作也。
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
治徐州。
)累年,
颇知盼盼始末,
云:‘尚书既殁,
归葬东洛,
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
第中有小楼名燕子。
盼盼念旧爱而不嫁,
居是楼十余年,
幽独块然,
于今尚在。
’余爱绘之新咏,
感彭城旧游,
因同其题,
作三绝句。
”张尚书名愔,
是名臣张建封之子。
有的记载以尚书为建封,
是错误的。
因为白居易做校书郎是在贞元十九年到元和元年(803-806),
而张建封则已于贞元十六年(800)去世,
而且张愔曾任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最后又征为兵部尚书,
没有到任就死了,
与诗序合。
再则张仲素原唱三篇,
都是托为盼盼的口吻而写的,
有的记载又因而误认为是盼盼所作。
这都是应当首先加以辩正的。
(一)张仲素这第一首诗写盼盼在十多年中经历过的无数不眠之夜中的一夜。
起句中“残灯”、“晓霜”,
是天亮时燕子楼内外的景色。
用一个“伴”字,
将楼外之寒冷与楼内之孤寂联系起来,
是为人的出场作安排。
次句正面写盼盼。
这很难着笔。
写她躺在床上哭吗?写她唉声叹气吗?都不好。
因为已整整过了一夜,
哭也该哭过了,
叹也该叹过了。
这时,
她该起床了,
于是,
就写起床。
用起床的动作,
来表达人物的心情,
如元稹在《会真记》中写的“自从消瘦减容光,
作文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https://www.euw.net

万转千回懒下床”,
就写得很动人。
但张仲素在这里并不多写她本人的动作,
而另出一奇,
以人和床作极其强烈的对比,
深刻地发掘了她的内心世界。
合欢是古代一种象征爱情的花纹图案,
也可用来指含有此类意义的器物,
如合欢襦、合欢被等。
一面是残灯、晓霜相伴的不眠人,
一面是值得深情回忆的合欢床。
在寒冷孤寂之中,
这位不眠人煎熬了一整夜之后,
仍然只好从这张合欢床上起来,
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还用得着多费笔墨吗?后两句是补笔,
写盼盼的彻夜失眠,
也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所说的“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地角天涯”,
道路可算得长了,
然而比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又算得什么呢?一夜之情的长度, 在线作文批改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已非天涯地角的距离所能比拟,
何况是这么地过了十多年而且还要这么地过下去呢?先写早起,
再写失眠;不写梦中会见情人,
而写相思之极,
根本无法入梦,
都将这位“念旧爱”的女子的精神活动描绘得更为突出。
用笔深曲,
摆脱常情。
白居易和诗第一首的前两句也是写盼盼晓起情景。
天冷了,
当然要放下帘子御寒,
霜花结在帘上,
满帘皆霜,
足见寒气之重。
帘虽可防霜,
却不能遮月,
月光依旧透过帘隙而洒满了这张合欢床。
天寒则“被冷”,
夜久则“灯残”。
被冷灯残,
愁人无奈,
于是只好起来收拾卧床了。
古人常以“拂枕席”或“侍枕席”这类用语代指侍妾。
这里写盼盼“拂卧床”,
既暗示了她的身分,
也反映了她生活上的变化,
因为过去她是为张愔拂床,
而今则不过是为自己了。
原唱将楼内残灯与楼外晓霜合写,
独眠人与合欢床对照。
和诗则以满床月与满帘霜合写,
被冷与灯残合写,
又增添了她拂床的动作,
这就与原唱既相衔接又不雷同。
后两句也是写盼盼的失眠,
但将这位独眠人与住在“张氏旧第”中的其他人对比着想。
在寒冷的有月有霜的秋夜里,
别人都按时入睡了。
沉沉地睡了一夜,
醒来之后,
谁会觉得夜长呢?古诗云:“愁多知夜长”,
只有因愁苦相思而不能成眠的人,
才会深刻地体会到时间多么难以消磨。
燕子楼中虽然还有其他人住着,
但感到霜月之夜如此之漫长的,
只是盼盼一人而已。
原唱作为盼盼的自白,
感叹天涯地角都不及自己此情之长。
和诗则是感叹这凄凉秋夜竟似为她一人而显得特别缓慢,
这就是同中见异。
(二)原唱第二首,
写盼盼抚今追昔,
怀念张愔,
哀怜自己。
起句是张愔墓前景色。
北邙山是汉、唐时代洛阳著名的坟场,
张愔“归葬东洛”,
墓地就在那里。
北邙松柏,
为惨雾愁烟重重封锁,
乃是盼盼想象中的景象。
所以次句接写盼盼在燕子楼中沉寂地思念的情形。
“思悄然”,
也就是她心里的“锁愁烟”。
情绪不好,
无往而非凄凉黯淡。
所以出现在她幻想之中的墓地,
也就不可能是为丽日和风所煦拂,
只能是被惨雾愁烟所笼罩了。
古时皇帝对大臣表示宠信,
特许剑履上殿,
故剑履为大臣的代词。
后二句是说:自从张愔死后,
她再也没有心绪歌舞,
歌声云散,
舞袖香销,
已经转眼十年了。
白居易说她“善歌舞,
雅多风态”,
比之为“风袅牡丹花”,
可见她去伺候其他贵人,
是不愁没有出路的。
然而她却毫无此念,
忠于自己的爱情,
无怪当时的张仲素、白居易乃至后代的苏轼等都对她很同情并写诗加以颂扬了。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是苏词中名篇之一。
)白居易的第二首和诗便从盼盼不愿再出现在舞榭歌台这一点生发,
着重写她怎样对待歌舞时穿著的首饰衣裳。
年轻貌美的女子谁个不爱打扮呢?可是盼盼几回想穿戴起来,
却又被另外一种想头压了下去,
即:打扮了给谁看呢?想到这里,
就只有流泪的份儿了。
所以,
尽管金花褪去了光彩,
罗衫改变了颜色,
也只有随它们去吧。
“自从不舞《霓裳曲》”,
谁还管得了这些。
《霓裳羽衣》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舞曲,
这里特别点出,
也是暗示她的艺术之高妙。
空箱的“空”字,
是形容精神上的空虚,
如妇女独居的房称空房、空闺,
独睡的床称空床、空帷。
在这些地方,
不可以词害意。
张诗说“已十年”,
张愔死于元和元年(806),
据以推算,
其诗当作于元和十年。
白诗说“十一年”,
当是“一十年”的误倒。
元和十年秋季以前,
两位诗人同在长安,
诗当作于此时。
其年秋,
白居易就被贬出京,
十一年,
他在江州,
无缘与张仲素唱和了。
在这首诗里,
没有涉及张愔。
但他并非消失,
而是存在于盼盼的形象中。
诗人展现的盼盼的精神活动,
乃是以张愔在她心里所占有的巨大位置为依据的。
(三)原唱第三首,
写盼盼感节候之变迁,
叹青春之消逝。
第一首写秋之夜,
这一首则写春之日。
起句是去年的事。
鸿雁每年秋天由北飞南。
徐州在洛阳之东,
经过徐州的南飞鸿雁,
不能来自洛阳。
但因张愔墓在洛阳,
而盼盼则住在徐州,
所以诗人缘情构想,
认为在盼盼的心目中,
这些相传能够给人传书的候鸟,
一定是从洛阳来的,
可是人已长眠,
不能写信,
也就更加感物思人了。
次句是当前的事。
玄禽即燕子。
社日是春分前后的戊日,
古代祭祀土神、祈祷丰收的日子。
燕子每年春天,
由南而北。
逼近社日,
它们就来了。
燕子雌雄成对地生活,
双宿双飞,
一向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盼盼现在是合欢床上的独眠人,
看到双宿双飞的燕子,
怎么能不发生人不如鸟的感叹呢?人在感情的折磨中过日子,
有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所以前诗说“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长”;而有时又变得麻木,
觉得时间流逝很快,
所以本诗说:“适看鸿雁洛阳回,
又睹玄禽逼社来。
”这两句只作客观描写,
但却从另外两个角度再次发掘和显示了盼盼的深情。
后两句从无心玩弄乐器见意,
写盼盼哀叹自己青春随爱情生活的消逝而消逝。
周邦彦《解连环》云:“燕子楼空,
暗尘锁一床弦索”,
即从这两句化出,
又可以反过来解释这两句。
瑟以瑶饰,
箫以玉制,
可见贵重,
而让它们蒙上蛛网灰尘,
这不正因为忆鸿雁之无法传书,
看燕子之双飞双宿而使自己发生“绮罗弦管”,
从此永休”(蒋防《霍小玉传》)之叹吗?前两句景,
后两句情,
似断实连,
章法极妙。
和诗的最后一首,
着重在“感彭城旧游”,
但又不直接描写对旧游之回忆,
而是通过张仲素告诉他的情况,
以抒所感。
当年春天,
张仲素从洛阳回来与白居易相见,
提到他曾到张愔墓上去过。
张仲素当然也还说了许多别的,
但使白居易感到惊心动魄的,
乃是坟边种的白杨树都已经长得又粗又高,
可以作柱子了,
那么,
怎么能使得盼盼的花容月貌最后不会变成灰土呢?彭城旧游,
何可再得?虽只是感今,
而怀旧之意自在其内。
这两组诗,
遵循了最严格的唱和方式。
诗的题材主题相同,
诗体相同,
和诗用韵与唱诗又为同一韵部,
连押韵各字的先后次序也相同,
既是和韵又是次韵。
唱和之作,
最主要的是在内容上要彼此相应。
张仲素的原唱,
是代盼盼抒发她“念旧爱而不嫁”的生活和感情的,
白居易的继和则是抒发了他对于盼盼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同情和爱重以及对于今昔盛衰的感叹。
一唱一和,
处理得非常恰当。
当然,
内容彼此相应,
并不是说要亦步亦趋,
使和诗成为唱诗的复制品和摹拟物,
而要能同中见异,
若即若离。
从这一角度讲,
白居易的和诗艺术上的难度就更高一些。
总的说来,
这两组诗如两军对垒,
工力悉敌,
表现了两位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
是唱和诗中的佳作。
(沈祖棻 程千帆)出处全唐诗:卷438-50

(唐七绝)燕子楼三首(白居易)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白居易的诗词

《(唐七绝)燕子楼三首(白居易)》添加时间:2025-05-19;更新时间:2025-06-25



    2025-05-19-107497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