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注释: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
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
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
万家灯火渐渐熄灭,
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
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
飞呀,
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
他倚窗独立,
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
耳听着远处的笛声,
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
它属于汉乐府古曲,
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
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
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
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
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
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
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
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
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
是艺术的夸张,
在诗人的想象中,
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
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
笛声本来是高亢的,
又当更深人静之时,
再加上春风助力,
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
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细细听了一会儿,
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
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
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
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
一个场景,
一种情绪,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
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
好象是说别人,
说大家,
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作为祖国的一部分,
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
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
苏州少儿书法培训,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
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袁行霈)出处全唐诗:卷184_19
(唐七绝)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李白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