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注释](1)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素娥:月中嫦娥。
(2)婵娟:美好的姿容。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
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
我登上百尺高楼,
极目远眺,
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
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
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文学作品,
特别是诗歌,
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
因象寄兴。
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
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
最通常的题材,
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
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
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优秀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
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
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
它的意思只不过说,
月白霜清,
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
这样的景色,
会使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
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
诗的形象明朗单纯,
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
草木摇落而变衰,
眼里看到的一切,
都是萎约枯黄,
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
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
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尽管“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
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
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
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
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
不从霜月本身着笔,
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
这样,
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
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
霜月的精神。
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
当然,
我们不能说,
这耐寒的素娥、青女,
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
它另有所实指。
诗中寓情寄兴,
是不会如此狭隘的。
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 提升作文素养,寻找作文素材,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suyang/>易优作文素养</a>。
理解得过于窒实,
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
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
世人但称其巧丽,
至与温庭筠齐名。
盖俗学只见其皮肤,
其高情远意,
皆不识也。
”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
(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
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
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
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
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
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
“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
于此诗,
也可见其一斑。
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
诗境如海市蜃楼,
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秋深了,
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
辽阔的长空里,
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
在月白霜清的宵夜,
高楼独倚,
水光接天,
望去一片澄澈空明。
“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
是实写环境背景。
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蓝,
它会唤起人们绝俗离尘的意念。
正是在这个摇篮里,
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
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
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马茂元)--------------------------------------------△淮南子。
秋三月。
青女乃出。
以降霜雪。
高诱注。
青女。
青腰玉女。
主霜雪也。
谢庄月赋。
集素娥于后庭。
注。
嫦娥窃药奔月。
月色白。
故曰素娥。
-----------朱鹤龄(清)《李义山诗集注》----------- 出处全唐诗
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作文点评、作文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唐七绝)霜月(李商隐)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李商隐,霜月,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李商隐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