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这首绝句,
字面上明白如话,
但对它的主旨,
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
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
子美作此讥之,
而意在言外,
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
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
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
则想新曲于天上。
”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礼仪制度极为严格,
即使音乐,
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
唐朝建立后,
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
“皇帝临轩,
奏太和;王公出入,
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
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
稍有违背,
即是紊乱纲常,
大逆不道。
花卿,
名敬定,
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
曾因平叛立过功。
但他居功自傲,
骄恣不法,
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
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
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
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
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你看:“锦城丝管日纷纷”,
锦城,
即成都;丝管,
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
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
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
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 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优秀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
化无形为有形,
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
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
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
随风荡漾在锦江上,
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
这两句诗,
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
两个“半”字空灵活脱,
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
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天上的仙乐,
人间当然难得一闻,
难得闻而竟闻,
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
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
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
是遐想。
因实而虚,
中小学生作文投稿,中小学生作文点评与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虚实相生,
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
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
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
“天上”者,
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
皇宫之外也。
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
说乐曲属于“天上”,
且加“只应”一词限定,
既然是“只应天上有”,
那么,
“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
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
不仅“几回闻”,
而且“日纷纷”,
于是乎,
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
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
怒张则筋骨露矣。
”(《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
棉里藏针,
寓讽于谀,
苏州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意在言外,
忠言而不逆耳,
可谓作得恰到好处。
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
所谓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戒也。
此等绝句,
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杜诗镜铨》)(崔 闽)--------------------------------------------单复编在上元二年成都诗内。
旧注:公有《戏作花卿歌》,
此花卿即惊定也。
朱注唐曲《水调歌》后六叠入破第二,
即此诗,
见郭茂倩《乐府诗集》。
锦城丝管日纷纷①,
半入江风半入云②。
此曲只应天上有③,
人间能得几回闻④?(江风,
言音之清。
入云,
言声之高。
天上,
形容歌舞之妙。
《杜臆》:胡元瑞因李群玉有赠歌妓相同,
因以花卿为歌妓。
窃谓此诗非歌妓所能当,
其为花惊定无疑。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其人恃功骄恣,
故语含讥刺。
能得几回闻,
言其必不能久也。
)。
①汉灵帝歌:“清丝流管歌玉凫。
”曹植诗:“齐讴楚舞纷纷。
”②梁元帝诗:“江风当夏清。
”曹植《七启》:“长裾随风、悲歌入云。
”③古诗:“谁能为此曲。
”《宣室志》:玄宗梦仙子十辈御云而下,
列于庭,
各执乐器而奏之,
其度曲清越,
殆非人世也。
及乐阕,
有一仙子前曰:“此神仙紫云之曲也。
”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
”④《列子》:“耳目所观听,
皆非人间之有。
”焦竑曰:花卿恃功骄恣,
杜公讥之,
而含蓄不露,
有风人言之无罪,
闻者足戒之旨。
公之绝句百余首,
此为之冠。
杨慎曰:花卿在蜀,
颇用天子礼乐,
子美作此讽之,
而意在言外,
最得诗人之旨。
当时锦城妓女,
独以此诗入歌,
亦有见哉。
此诗,
风华流丽,
顿挫抑扬,
虽太白、少伯,
无以过之。
其首句点题,
而下作承转,
乃绝句正法也。
李白《苏台览古》云:“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亦首句点题也。
有在次句点题者,
如杜常《华清宫》云:“行尽江南数十程,
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
都入长杨作雨声。
”是也。
有在三句点题者,
如储光羲《寄孙山人》云:“新林二月孤舟还,
水满清江花满山。
借问故园隐君子,
时时来往住人间。
”是也。
有在四句点题者,
如韩愈《楚昭王庙》云:”丘坟满目衣冠尽,
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
一间茅屋祭昭王。
”是也。
有一句二句点题者,
如李白《秋下荆门》云:“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
自爱名山入剡中。
”是也。
有一句三句点题者,
如李白《与史钦听黄鹤楼吹笛》云:“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是也。
有一句四句点题者,
如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云:“秋夜沉沉此送君,
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
”是也。
有二句三句点题者,
如常建《三日寻李九庄》云:“雨歇杨林东渡头,
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门前溪水流。
”是也。
有二句四句点题者,
如孟浩然《济江问舟子》云:“潮落江平未有风,
轻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
何处青山是越中。
”是也。
有三句四句点题者,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会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也。
又有两扇立格,
对起分承者,
如少陵《存殁口号》云:“席谦不见近弹棋,
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事,
白杨今日几人悲。
”是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7_29,全唐诗:卷226_83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唐七绝)赠花卿(杜甫)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杜甫,赠花卿,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杜甫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