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砂宿遇夜客
唐·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姓名,
世上如今半是君。
注释注释:据载,李涉曾过九江遇盗,问"何人?"曰:"李博士也."其豪酉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诗足矣."唐时诗人地位、声名之高令人羡慕——连绿林人物都对其尊重!
——愿题一诗足矣。
全诗不仅仅是诙谐幽默,
细读后两句,
可见还涉及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
----------------------------关于这首诗,
《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
至皖口(在今安庆市,
皖水入长江的渡口),
遇盗,
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
’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
中小学生作文投稿,中小学生作文点评与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不用剽夺,
久闻诗名,
愿题一篇足矣。
’涉赠一绝云。
”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
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
不过,
这首诗的流传,
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
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
“江上村”,
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
即“久闻诗名”。
风高放火,
月黑杀人,
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
环境气氛既富诗意,
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
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
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 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
“夜知闻”,
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
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
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
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
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
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
所以信口道出,
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
“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
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
后来又曾失意归隐,
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
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
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
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
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是诙谐幽默之词,
意思是说,
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
逃名于天地间,
看来也不必了,
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
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表面上看,
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
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
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
诗人生活的时代,
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
乱象并不显著,
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
显然别有所指。
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
是诗人刘叉在《雪车》中所痛斥的“相群相党,
上下为蟊贼”之辈。
相比之下,
这些眼前的“绿林豪客”如此敬重诗人、富于人情, 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作文点评、作文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倒显得有些亲切可爱了。
这首诗的写作,
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
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
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
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
因此它寓庄于谐,
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
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
饷以牛酒,
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刘学锴)
(唐七绝)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李涉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