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
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释“荆门”,
山名,
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
隔江与虎牙山对峙,
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
乘船东下过荆门,
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
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
对锦绣前程的憧憬,
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
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
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
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
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
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
绿叶满山,
而今秋来霜下,
木叶零落,
眼前一空。
由于山空,
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
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寥廓高朗,
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
承上句“江”字,
并暗点题中“下”字。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
曾告假乘舟东下,
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
途中遇大风,
恺之写信给殷说:“行人安稳,
布帆无恙。
”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
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
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
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
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张翰江东去,
正值秋风时”。
诗的第三句,
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
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
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
说:“人生贵得适志耳,
何能羁宦数千里,
以要名爵乎!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遂命驾便归。
李白“此行”正值秋天,
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
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
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
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
自己是远离家乡。
这样反跌一笔,
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
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
剡(shàn扇)中,
今浙江嵊县,
境内多名山佳水。
句中“自”字,
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
两句紧相连贯,
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
不足为实也。
”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
诗中语言的含意,
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
所以说诗者也应该“不以辞害意”。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
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
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作文点评、作文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
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
那就未免太表面了,
太“实”了。
李白“入剡中”,
是若干年以后的事。
那么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呢?要解答这个问题,
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
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
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
弃其前者,
而就其后者,
那么李白呢?他对后者的态度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
对前者呢?诗人没有明说。
可是,
“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
所行,
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
第一,
“此行”并没有“入剡中”,
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
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第二,
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
易优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打分、易优作文评分评价 <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他还希求“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
积极用世的精神,
不正是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吗?可见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均一反张翰之意,
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
当然,
这也是“适志”,
是“适”其辞亲远游、建功立业之“志”。
诗的第四句又该怎样理解呢?饱览剡中的名山佳水,
诚然也是诗人所向往的,
早在他出蜀之前这种兴趣就已经表露出来了,
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
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
我们知道自视不凡的李白,
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
去获取功名的,
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
那便是游历,
任侠,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隐居名山,
求仙学道,
结交名流,
树立声誉,
以期一举而至卿相。
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
无非是在标榜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
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
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
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
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
全诗虽四句,
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
集中地抒发了年青诗人“仗剑去国”的热情,
笔势变幻灵活,
而又自然浑成。
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
或暗用而不露痕迹,
或反用而有新意,
读来无凝滞堆砌之感,
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赵其钧)出处全唐诗:卷181_14
(唐七绝)秋下荆门(李白)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李白,秋下荆门,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李白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