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网页转word

(唐七绝)湘中(韩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000字

(唐七绝)湘中(韩愈)


湘中
唐·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
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
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释注释:自从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写了《吊屈原赋》之后,
以贾谊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韩愈此诗别具匠心,
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
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
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
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贞元末年,
韩愈官监察御史,
因关中旱饥,
上疏请免徭役赋税,
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
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
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
自古流传是汨罗。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
”这两句语调拗折,
句法奇崛。
如按通常章法,
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
然后形容江上景色,
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
却容易平淡无奇,
流于一般写景。
现在诗人运用倒装句法,
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
江鱼腾踊,
湘波翻滚,
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
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
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
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
因而,
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
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
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
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今日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
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
遥遥可闻。
相传屈原贬逐,
披发行吟泽畔,
形容枯槁,
遇一渔父相劝道:“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说罢,
“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如今屈子已逝,
渔父犹在,
今日之渔父虽非昔日之渔父,
然而今日之诗人正如昔日之屈原,
贤者遭黜,
隐者得全,
清浊醒醉,
古今一理。
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
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情景交融,
浑成无迹,
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
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
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这首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
成功地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
充分体现了韩愈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深厚造诣。
(葛晓音)出处全唐诗:卷343-12

(唐七绝)湘中(韩愈)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韩愈,湘中,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韩愈的诗词

《(唐七绝)湘中(韩愈)》添加时间:2025-05-19;更新时间:2025-06-25



    2025-05-19-107759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