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注释: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
亦即通济渠。
隋炀帝时,
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
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
经黄河入汴水,
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
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
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
大量耗费民脂民膏,
成为他最著的暴行。 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
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咏这个历史题材的,
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此诗第一句就从这种论调说起,
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
予以辩驳。
诗中说:很多追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
视为一大祸根,
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
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
历史作用深远。
用“至今”二字,
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
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广;“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
更带赞许的意味。
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
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
使人耳目一新。
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
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奇,
发人所未发,
但要做到不悖情理,
却是不容易的。
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
作文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https://www.euw.net
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
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
当年运河竣工后,
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
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
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
此外杂船无数。
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
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
均著彩服,
水陆照耀,
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
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憎恶是十分明显的。
然而他并不直说。
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
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论起功绩来,
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
但由于诗人的评论,
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
两者确有可比之处。
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
流芳千古。
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
实际上只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
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实了。
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
是欲夺故予之法。
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
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
又是彻底的褫夺。
“共禹论功”一抬,
“不较多”再抬,
高高抬起,
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
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正,
斥责更为强烈。
这种手法的运用,
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作者生活的时代,
政治腐败,
已走上亡隋的老路,
对于历史的鉴戒,
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
而作者却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是寓有深意的。
此诗以议论为主,
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颖、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
自有其独到处,
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周啸天)出处全唐诗:卷615-45
(唐七绝)汴河怀古二首(皮日休)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皮日休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