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释这首七律,
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深秋,
其时杜甫在成都。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史朝义逆势正炽。
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
但九月间江淮大饥,
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
于是暴动四起,
饿殍塞途。
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
诗发端即自不凡,
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
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
中小学生作文投稿,中小学生作文点评与打分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在干戈遍地的今天,
已经很难找到。
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
并且点示出背景。
第二句,
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
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
而着眼于整个时代。
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
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
到处是动乱、破坏和灾难,
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
“万事非”三字,
包容着多么巨大的世上沧桑,
概括了多少辛酸的人间悲剧,
表现出诗人何等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
紧承“万事非”而来,
进一步点明题意。
送友人探亲,
不由勾起诗人对自己骨肉同胞的怀念。
在动乱中,
诗人与弟妹长期离散,
生死未卜,
岂非有家等于“无家”!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这也正是“万事非”中的一例。
相形之下,
韩十四似乎幸运得多了。
可是韩十四与父母分手年久,
现在江东一带又不太平,
“访庭闱”恐怕也还有一番周折。
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摇曳生姿的探问句,
表示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
感情十分真挚。
同时透露出际此乱世,
韩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
这一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
从自己的“无家寻弟妹”,
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
宾主分明,
寄慨遥深,
有一气流贯之妙。
韩十四终于走了。
五、六两句,
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
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
扬帆远去,
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
他还在凝想入神。
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乘地。
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
水声回响不绝,
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
诗人的离情别绪,
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
一个“静”字,
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
如在目前。
所谓以静衬动,
写得实在传神。
等到把离思从幻觉中拉回来,
才发现自己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
只是江上的暮霭渐浓,
一阵阵寒风吹来,
砭人肌骨。
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
秋意更深了。
一种孤独感蓦然向诗人袭来。
此二句一纵一收,
堪称大家手笔。
别绪随船而去,
道出绵绵情意;突然收回,
景象更觉怅然。
此情此景,
简直催人泪下。
尾联更是余音袅袅,
耐人咀嚼。
出句是说, 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view_17.html>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分手不宜过多伤感,
我们应各自努力,
珍重前程。
“此别”,
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
又双绾行者、留者,
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
对句意为,
虽说如此,
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愿望。
韩十四与杜甫可能是同乡,
诗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乡重逢。
但是,
世事茫茫难卜,
这年头谁能说得准呢?诗就在这样欲尽不尽的诚挚情意中结束。
“犹恐”二字,
用得很好,
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耽忧,
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
倍觉意味深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
但不落专写凄凄戚戚之情的窠臼。
诗人笔力苍劲,
伸缩自如,
包容国难民忧,
个人遭际,
离情别绪深沉委婉,
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徐竹心)-----------------------鹤从旧次,
作文培训,就来苏州易优作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编在上元二年成都诗内。
江淮、吴会,
皆称江东。
兵戈不见老莱衣①,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②。
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③。
此别应须各努力④,
故乡犹恐未同归⑤。
(此送别韩君而作也。
上四,
江东省觐,
有丧乱之感。
下四,
蜀江送别,
有故乡之思。
张綖注韩盖公同乡人,
必其父母避乱江东而往省之,
玩次联及结可见。
乱后不能养亲。
则万事之失所可知矣。
骨肉飘零,
彼此同憾,
正叹兵戈之害,
黄牛白马,
山峡所经,
兼写冬日之景。
各努力,
谓俱访天伦。
未同归,
谓犹阻兵革。
朱瀚曰:滩声、树影二句,
在韩是一片归思,
在杜是一片离情。
气韵淋漓,
满纸狱湿。
《杜臆》:故乡,
指洛阳。
)。
①蔡琰《胡茄》:“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列女传》:老莱子老奉二亲,
行年七十,
身着五色斑斓之衣,
作婴儿戏于亲侧,
欲亲之喜。
②束哲《补亡诗》:“眷恋庭闱,
心不遑安。
”注:“庭闱,
亲之所居。
”③《水经》:江水又东径黄牛山。
注:下有滩,
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
最外高崖间,
有石如人,
负刀牵牛,
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
行者谣曰:“朝发黄牛,
墓宿黄牛。
”言水路纡深,
回望如一矣。
《一统志》:黄牛山,
在夷陵州西九十里。
白马,
在崇庆州东北十里。
朱云:唐蜀州,
今为崇庆州,
他注引《九域志》江陵白马洲者,
非,
薛道衡诗:“征途非白马,
水势类黄牛。
”亦以白马、黄牛作对。
王勃诗:“堰绝滩声隐,
峰交树影深。
”亦连用作对。
梁元帝诗:“滩声下溅石。
”陈后主诗:“树影带江沉。
”④魏文帝乐府:“男女居世,
各当努力。
”⑤苏武诗:“游子恋故乡。
”谢榛曰:凡七言八句,
起承转合,
具有四声,
歌则扬之抑之,
靡不尽其妙。
如此诗首联,
以平声扬之也。
次联,
以上声抑之也。
三联,
以去声扬之也。
四联以入声抑之也。
平仄以成句,
抑扬以合调,
扬多抑少财调匀,
抑多扬少则调促。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6_70
(唐朝七言律师)送韩十四江东省觐(杜甫)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唐诗,苏州语文阅读写作辅导,易优作文阅读培训,杜甫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