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宋·王之道
一晌凝情无语,
手撚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
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
东去,
短艇淡烟疏雨。
注释评解这首抒情小词,
着意人物心理和情态的刻画,
语言精妙,
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别之情。
全词融情于景,
清新淡雅,
平易自然。
---------------------------这首闺情词,
写了一位少女殷切盼望心爱的人由远方归来的情怀。
词中对人物面貌举止着墨不多,
对其内心活动的刻画却极为深、细致。
读时须注意其措语、用典及结构个的意匠经营。
“一饷疑情无语 ”,
显然不是终日无语、整日销凝而是忽然间因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惆怅 。
从次句看,
很可能是因攀折梅花所致 。
这情形有类于《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 ”,
从忆梅到折梅,
引起对远人的怀思有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
折梅与怀人有关,
所来自远,
南朝刘宋时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故次句言“手撚梅花何处”,
其意仍在怀思远人。
“何处”二字则有欲寄无由的苦恼,
故“手撚”梅枝,
彷徨徘徊。
女子所怀何人 ,
下句更有暗示。
“倚竹不胜愁”,
系用杜诗《佳人》“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句意,
杜诗写了一位为丈夫所遗弃的妇人自保贞洁的德操品行。
这里用以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离居的忧伤,
和对远人一往情深的盼望。
同时又沿用杜诗,
以翠竹之高节拟人“暗想江归路”,
则进一步点出其人远人的踪迹,
想当初,
他从“江头”扬帆远去的,
而今也该从去路归来了吧!
这句“暗想”联上“凝情无语”云云,
又进一步通过状态表情,
表现女子那深沉的思念,
难以用言语表达。
而“江头归路”联上“何处”云云,
又使人联想到唐诗“妾梦不离江水上,
人传郎在凤凰山”(张潮)的意境,
使人体会到她的内心之痴迷。
从“暗想江头归路”到末二句“东去,
东去,
短艇淡烟疏雨”,
在意象上有一个跳跃。
两字“去”字,
可推知不是丈夫归来,
倒是出外时的情景。
那时,
他就乘着一叶行舟在烟雨迷蒙的江头离她东去,
那景象是如此凄迷,
记忆又是如此犹新,
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倒叙不仅使读者领略到更多忧伤,
丰富了词人的内蕴;而且造成一种类乎汉诗“步出城东门,
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
故人从此去”的意境,
既显示出女主人公企盼的失望,
又增加了其性格的温润。
“词人难于令曲,
如诗之难于绝句,
不过十数句,
一句一字闲不得。
末句最当留意,
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
”(张炎《词源》卷下)这首词的作者,
注意措语用意的深婉,
做到了句无闲字而有余意;结尾处所造想象中境界,
亦饶悠悠不尽之韵味,
故称合作。
(宋朝诗词大全)如梦令(王之道)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王之道,如梦令,宋词,易优语文培训,苏州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苏州作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