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宋词)踏莎行(苏轼)

(宋词)踏莎行(苏轼)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踏莎行
宋·苏轼

山秀芙蓉,
溪明罨画。
真游洞穴沧波下。
临风慨想斩蛟灵,
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佩投簪,
求田问舍。
黄鸡白酒渔樵社。
元龙非复少时豪,
耳根洗尽功名话。
注释注释: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初到宜兴时,
词中抒发了作者致仕后落寞失志的情怀。
词之上片首写阳羡山水的秀丽,
次言该地之溶洞,
下片抒发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声。
全词在内容突破了词为艳料的传统藩篱,
把本应在诗中表现的内容与进词中,
继承了东坡豪放词的优良风格。
上片起首二句把本为“芙蓉山秀,
罨画溪明”的句式改成“ 山秀芙蓉,
溪明罨画”,
除了平仄的原因之外,
其用意当然不仅指一山一水,
而是着意突出阳羡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美境,
给人以江山如画、美不胜收的感觉。
第三句写阳羡之溶洞。
“ 真游”之真,
即仙。
阳羡有张公洞,
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驻迹修行于此 ,
故以“真游”目之。
洞内石钟乳凝结,
或垂或矗,
洞穴嵌空邃深,
曲折通幽,
据说可以“步步势穿江底去 ”(方干《游张公洞寄陶校书》)。
词人在“洞穴”之后缀以“沧波下”三字,
写出了天工造化之奇,
引入产生无限的遐想。
四、五两句咏史,
既总结上片,
又为下片词人的抒怀埋下伏笔。
西晋周处,
阳羡人 。
少年时凶强使气 ,
与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横”,
曾为乡里所患。
后来他翻然自新,
杀虎斩蛟,
终成一段佳话。
词人漫步在长桥之上,
思接千载,
不禁临风喟叹:当年斩蛟处的长桥,
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风雨雨,
如今依然横跨在河上;而轰轰烈烈、名震一时的英雄豪杰却如明日黄花,
杳无踪迹,
这怎能不使“铁面刚棱古侠俦”(夏承焘《瞿髯论绝句·贺铸》)的词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呢 !
“慨想”二句,
虽有对周处的倾心赞誉,
然而更多的却是无限的感慨。
过片承“慨想”之暗转,
直接抒发他此时此地的心声。
“组”,
丝织成的阔带子,
古代用以佩印;“簪”,
古人所用的一种针形头饰 ,
可以用来固冠。
“解组投簪 ”,
皆谓弃官 。
词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 )曾写《铸年五十八因病废得旨休致一绝寄呈姑苏毗陵诸友》一诗,
其中有“ 求田问舍向吴津,
欲著衰残老病身”的句子。
这里,
词人又一次宣称,
他要挂冠归隐,
求田问舍 ,
去过那种黄鸡白酒,
渔樵溪山,
“侣鱼虾而友麋鹿 ”的优游生活。
但这并不是词人的真心归属。
他年轻时曾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而四十年的从宦 ,
却使他一步步认清了污浊、冷酷的政治现实。
故而在这首词的最后,
词人反用古典,
写出了“元龙非复少时豪,
耳根清净功名话”这貌似达观而实则悲愤的句子。
“元龙”,
是三国名士陈登的字。
据《三国志·陈登传》所载,
他当汉末天下大乱之时,
忧国忘家 ,
为天下所重。
他曾对来拜访他的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的行为表示鄙弃,
会面之时,
“久不相与语,
自上大床卧 ,
使客(许汜)卧下床”,
这件事得到了刘备的激赏。
词人在这里以陈元龙自比,
却说“非复少时豪 ”,
不但不反对别人的“ 求田问舍”,
自己也“求田问舍”起来了,
则不过是说反话。
他慨叹自己再也没有少年时的豪气,
再也不愿听到功名之类的话了。
词人在本篇当中表达的退隐思想,
是对人生短促。
时光流逝的叹惋,
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无声反抗。
词之结尾反用古典,
展示了自己从“少时豪”到当下但求“耳根清净”的痛苦历程,
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沉郁悲愤,
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宋词)踏莎行(苏轼)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苏轼,踏莎行,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宋词)踏莎行(苏轼)》添加时间:2025-05-17;更新时间:2025-08-1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