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宋·陈亮
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
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
三十六宫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
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
唤回春意,
几曾幽独。
是天上、馀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
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
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只解添秋思,
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
背时太远,
爱寻高躅。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陈亮为吕祖谦而写。
祖谦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曾任职礼部郎官 ,
故称“郎中”,
同年四月后因病辞官归故乡金华 。
据叶適《龙川集序》,
陈亮曾去看望吕祖谦,
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
吕对他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
并引用《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执政子皮把政权交给子产时的话说:虎(子皮自称)率领全家族的人听从您的话,
谁敢触犯您?表示支持。
陈亮听了大为快慰。
吕祖谦为学主张“明理躬行”,
治经史以致用 ,
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
与陈亮为同调。
一夕交心,
更相投契,
故陈亮作此词,
托木樨而抒感,
就关于用世与忤世的问题,
借物言志,
即以“寄吕郎中” 。
词或即作于此年秋天。
题中“木樨”为桂花的一种 ,
逢秋开放,
花小香浓。
全词就从这个特点生发,
写自己胸次感慨。
皓月当空,
天穹如洗,
正是秋天月夜景象。
世传月中有桂树,
宋之问衍为“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的诗句 ,
故发端即点“天”、“月”,
为下文“散落人间”张本。
接着又化用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意,
把汉代长安的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引入天空,
悬拟出天宫收储桂花已经盈满,
己乃散落人间一层意思 。
“不辞”二字代花言志,
实则词人自道其愿为人世作些事业的初衷,
立意已高。
此桂花既是天国殊英,
群花与之相并,
当然显得凡俗。
足见词人自视之高。
但又不径指群花凡俗 ,
而说“群花自嫌凡俗”,
命意更高一层。
复用一“怕”字为转折,
意思是我唯恐群花自惭,
故不欲竞放于百花争艳的春天,
更翻进一层。
但我之所以不竞放于三春者,
也不是故矜高洁,
自远于人。
我吐放在这秋天的夜晚,
意在唤回已去的春意,
把温暖重新撒向人间。
我方深情眷注人世,
又何曾自甘幽独呢?这就进一步展示出更高的、晶莹澄沏的内心世界。
词人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放于秋节这个特点,
想落天外,
分几个层次写出此花一片高洁心志 ,
满腔似火热忱;又显得不矜不伐,
亦花亦人,
深得咏物词“取神题外,
设境意中” (《蕙风词话》)之妙。
细味“向他秋晚,
唤回春意”八字,
似有辛弃疾《摸鱼儿》惜春、留春之微妙,
其意盖感国事艰危,
欲力挽狂澜于将倾,
命意更深,
这在吕祖谦对他说的几句话中亦可反映出来。
上片借花言志,
词旨高远,
层层转进,
曲折深沉。
下片以“是天上余香剩馥”换头,
遥承上片“不辞散落人间”,
意脉流贯 。
但上片用拟人手法,
代花述怀;下片改为词人自己出面评说,
构局一变 。
“怪一树香风,
十里相续”的“怪”字,
即“难怪”之意。
难怪此花香飘十里 ,
原来它本是天上余香散落人间。
这一层赞桂花幽香。
后两句一层则赞花颜色——其色金黄,
花小如粟。
“坐对”一语,
无限旖旎亲切,
花、人神交,
几欲融为一体 。
而“对”字究竟保有距离,
此即“不即不离”之境 。
初闻其幽香,
复对此殊色,
乃想到其他种种秋花,
由此类推,
宕开词意,
转出柳暗花明境界。
秋日,
木芙蓉盛开,
未尝不美,
但一想起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的诗句,
只能令我顿添愁思,
又怎能“唤回春意”呢?菊花自是秋节名花,
然而,
东篱黄菊,
不过助人凄凉,
加深秋意,
哪里比得上“向他秋晚,
唤回春意”的桂花呢 ?窥词人之心,
“芙容”句隐然有边关烽火之忧 ;“东篱”句则暗寓渊明遗世高蹈不足取法之深意 ,
与上片“几曾幽独”呼应,
见出他积极用世的热忱。
无怪当时听了吕祖谦鼓励他的“未可以世为不能用”而大感快慰了。
歇拍三句。
为词人对此花的评骘:可惜你易开易落 ,
“入时太浅”;开在深秋,
且无艳色 ,
“背时太远”;而你的心志又过于高洁,
“爱寻高躅”(躅 ,
足迹。
“爱寻高躅 ”即爱踵先贤之高迹)。
但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意思。
实质上这都是词人自慨平生。
人方靦颜事仇,
苟安为计,
我独怀此恢复大志,
唤春热忱,
致使“当路见憎”,
“以为狂怪”(《宋史·陈亮传》),
岂非不谙人情世敌,
“入时太浅”吗?而且,
举世滔滔 ,
我则独清独醒,
与时代风习远相背离,
岂非“背时太远”?再加上我孤标自许,
欲追高风于末世,
不能随流扬波,
与世推移,
足证这“爱寻高躅”也是平生一病。
词人在这里以抑为扬,
正言反出,
结出无限幽愤,
无穷牢骚。
这首词以花寄意,
用浪漫主义手法 ,
展开联想,
天上人间,
神行万里。
词中咏叹桂花的雅量高致,
光明磊落胸怀,
此中有人,
呼之欲出,
表现出词人人格光采四照,
肝胆相照。
因此,
这首词在内容上具有一种高尚美,
读之使人肃然起敬。
张炎在他所著的《词源》一书中论咏物词,
多有胜义。
他说:“诗难于咏物 ,
词为尤难 。
体认稍真,
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
则晦而不明。
要须收纵联密,
用事合题,
一段意思,
全在结句,
斯为绝妙 。
”这里提出的不能“稍真”,
不欲“差远”,
也就是“不粘不脱 ”“在神情离合间”的意思。
陈亮这阕《桂枝香》,
句句写桂花,
所咏了然在目 ,
无“晦而不明”之病;但全词除“一树香风”、“色浮金粟”外,
句句只写此花高标远致,
遗貌取神,
又无“拘而不畅”之嫌。
进一步看,
全词处处摄花之魂,
处处见我风骨,
却又通篇无一字直诉我胸怀处,
所谓若即若离,
深得咏物神髓。
结处暗寓平生意气,
感慨遥深,
然“入时”、“背时 ”,
又是从此花出处行藏一意流转下来,
正得“一段意思,
全在结句”的妙谛。
以此词此心,
寄吕郎中以求印可,
亦可见二人相知之乐。
陈亮惯以文为词,
以词评政;词风素称横放、恣肆,
甚者讥其粗豪。
读此阕 ,
然后知他在横放之外,
别人一段情趣。
这阕《桂枝香》,
就其语言论,
句句当行本色;观其前后两结 ,
语意尤其高远,
逸响可歌,
何尝有一句粗豪语?就其风格论,
高华端凝,
不仅远在“ 横肆 ”之外,
抑且别具典雅幽秀之美。
但这种“秀”,
是其秀在神,
秀而有骨,
故终不失龙川气度。
(宋词)桂枝香 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陈亮)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陈亮,桂枝香 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