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束緼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
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
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
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
它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
忧愤深沉、豪情激越,
表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词的上片写连夜起程,
王迈为其送行。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 ”,
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
一枝火把引路 ,
来到十里长亭,
点出饯别之意。
“束缊”,
是乱麻捆起来,
做成照明的火把,
“ 宵行”,
由《诗经·召南·小星 》:“ 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转化而来,
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挑得诗囊,
抛了衣囊 。
”表现了书生本色,
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
那肯轻易抛掉呢!
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
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路滑马蹄僵 ”,
一个“僵”字,
写尽了艰苦之状。
虽在说马 ,
但行人颠簸于马背,
冒着寒风,
艰难赶路的情景,
已跃然纸上。
下句的“王郎”即王实之。
刘克庄称赞他:“天壤王郎。
数人物方今第一。
”(《满江红·送王实之 》)反映出对他的敬重、赏识。
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
他夜半相送情谊之真挚,
已然可知。
刘克庄自称“ 刘禹锡”,
是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
刘禹锡曾因讽刺朝中新贵被贬。
刘克庄则因《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 ,
被人指为“讪谤当国”而被罢官。
在此之前,
他已被三次削职 。
他在《病后访梅九绝》中有一首诗说:“梦得因桃数左迁,
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并柳,
却被梅花累十年 !
”其愤慨怅然之情,
及其清品傲骨,
表现得非常清楚,
与唐代的诗豪刘禹锡相比,
亦觉无愧 。
此时到广东做路一级的官,
他“不以入岭为难”,
然内心如刘禹锡式的不平之气,
是不会遽然消失的。
过片“酒酣耳热说文章 ”,
从结构上说,
是上片情节的结局。
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
顺势翻出新的情节,
安排颇显匠心。
“ 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
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 ,
兴会正浓的时刻。
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 ,
而径直写出“说文章 ”的一幕,
可谓善于剪裁。
“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
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
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
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
刚直无畏。
“ 惊倒邻墙,
推倒胡床”两句,
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
前句写客观反响 ,
后句写人物举动。
两个狂士捋袖豁拳,
乘着酒兴指点江山,
语惊四座,
全无顾忌,
邻座惊傻观者竖发,
全与我无关。
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 ”,
作者设想,
若有旁观者在此,
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
“疏狂”,
意为不受拘束,
纵情任性。
“ 拍手笑 ”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
对狂者来说不足惧,
倒起着反衬作用。
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
将心头的积郁,
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 ,
自然会被称为“ 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
”态度明确坚定,
可谓狂上加狂,
雄放恣肆,
豪情动人。
有此一句,
通篇振起。
这首词把一次友人的饯别,
被词人装点地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
在形象描写中,
着重写人物的动态,
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
始而愁苦,
继而激愤,
最后是慷慨奔放,
以“风霆惊座 ”、冲决邻墙之势,
将剧情推向高潮,
避免了议论。
在刘克庄的词中,
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宋词)一翦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刘克庄)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刘克庄,一翦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