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宋词)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

(宋词)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4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宋·魏了翁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
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後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许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
日日是人日。
注释注释: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 、景况,
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题中的“人日 ”,
和词中的“元正七 ”,
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
民间旧俗,
是以七种菜为羹,
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
贴在屏风上,
戴在头上,
表示“形容改新”和“一岁吉祥”之意,
并且饮酒游乐,
吹奏乐器,
以祈农桑。
这是一个快乐吉祥的节日,
“人”在这一天显得特别尊贵,
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赋铭》中有“正月七日,
厥日唯人”之说。
正月的时候正值孟春,
初阳发动,
故词以“无边春色”起头。
但是,
就人之常情来说,
尽管到处是春色,
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
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词中的“ 南山”,
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
“村村”三句,
以及下片“翁前”两句,
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
是作者“觅”春所见,
这也正是本词写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先大笔挥洒,
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
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包容之大,
仅此一句,
就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
“祈麦祈蚕”,
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
祈求农事丰收,
这里虽举“麦”、“蚕”为诸多农事的代表,
但在“人日”来说,
农民马上可以接触到的一般来说,
也就是麦与蚕了。
这时,
麦田泛出青绿之色,
蚕在春天的气息里孵化,
富于生机。
对丰收的盼望与担忧,
都同时在农民心头慢慢升起,
他们怎能不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呢?“来趁元正七 ”,
这句是上片的结语,
明确指出了特定时期季节性的内涵。
下片“翁前 ”两句,
转入具体的描绘。
“翁前子后孙扶掖”,
这正是“ 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
子子孙孙。
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
他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来。
“商行贾坐农耕织”,
这一组活动,
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
而作者用“行”、“坐”、“耕织 ”三个词 ,
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
语言简炼。
在古代,
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
“ 耕织”则为“农”的本业。
当然,
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
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
但这三个动词,
却描绘出了一片繁忙景象 。
从“ 箫鼓”至“耕织 ”,
这五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农村的欢乐景象,
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
作者将种种苦闷、烦忧,
都排斥在画面之外了。
这里简直是一片桃源乐土。
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毕竟还有这样一片乐土!
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着作者的理想,
这正是他所苦苦寻觅的“春色 ”,
上片次句用“苦”与“觅”两个字,
用意就在于此。
词的末三句,
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
是本词的哲理所在,
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须知 ”是告诫语,
作者要告诉人们:“人日”中的“ 人 ”的种种活动与期望,
古往今来,
概莫能外,
“人”是向上的,
都在追求着幸福与美好;但是,
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
都象在“人日”里所意识到“人”的作用与追求,
那就“ 日日是人日”了,
也就不会只有在“人日”这一天才去追求祈祷了。
显然,
作者是在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这也正是作者思想核心之一。
他处理政务主张“ 内修 ”、“立本”、“ 厚伦 ”,
正人心,
化风俗;他所留驻的州县,
皆“以化善俗为治”;使“ 上下同心一德,
而后平居有所补益,
缓急有所倚仗”(均见《宋史》本传),
这就是他在本词中发挥议论的思想基础。
从全词看,
此词没有浮躁怪诞之气,
写得古朴自然,
平易真切,
与农村风物极相贴合。
另外,
作者以议论入词,
这虽然是南宋词的常见现象,
但却不流于空泛,
而是情由景出 ,
论随情至,
写得自然、得体。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本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魏了翁,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宋词)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添加时间:2025-05-17;更新时间:2025-08-1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