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宋词)天仙子(张先)

(宋词)天仙子(张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3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後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注释原题注:时为嘉禾小倅,
以病眠不赴府会①嘉禾小倅:嘉禾,
宋时郡名,
今浙江嘉兴市。
小倅:小官。
倅,
副职。
②水调:曲调名。
③流景:浙去的光阴。
景,
日光。
④并禽:成对的鸟儿。
这里指鸳鸯。
评解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
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叹老嗟卑,
是封建时代诗词中常见的内容,
但由于作者长于炼句,
精雕细琢,
使本词所写春天夜景颇有新意。
“临晚镜,
伤流景”,
词人的感慨与暮春景色交融,
深沉而含蓄。
集评沈祖棻《宋词赏析》:张先在嘉禾作判官,
约宋仁宗庆历元年,
年五十二。
据题,
这首词当作于此年。
但词中所写情事,
与题很不相干。
此题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
被误认为词题,
传了下来。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破月来”句,
心与景会,
落笔即是,
着意即非,
故当脍炙。
杨慎《词品》:“云破月来花弄影”,
景物如画,
画亦不能至此,
绝倒绝倒!
黄蓼园《蓼园词选》:听“水调”而愁,
自伤卑贱也。
“送春”四句,
喟流光易去,
后期茫茫也。
“沙上”二句,
言所居岑寂,
以沙禽与花自喻也。
“重重”三句,
言多障蔽也。
结句仍缴送春本题,
恐其时之晚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词“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不作发语之语,
而自然韵高。
中间自午至晚,
自晚至夜,
写来情景宛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将词人慨叹年老位卑,
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工于锻炼字句,
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
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
世称诵之,
谓之“张三影”。
沈祖棻《宋词赏析》:叹老嗟卑,
是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的常见的情绪,
其中也包含有一些优秀人物在那种黑暗时代被迫无所作为的愤惋,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
是有其认识作用的。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
为张先词中的名作。
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
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工于锻炼字句,
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
但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 ,
不仅没有遣愁,
反而心里更烦了。
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 。
一觉醒来 ,
日已过午,
醉意虽消,
愁却未曾稍减。
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
酒醒添得愁无限。
”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
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
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
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
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
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
应当指出的是,
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
有不尽相同的涵义。
上一个“春”指季节,
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
不仅指年华的易逝,
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
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
谁与惜流年?”,
以“晚”易“晓”,
主要在于写实。
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
感叹年华易逝 ,
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
又倦卧半晌,
此时已近黄昏,
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
便起来“临晚镜”了。
这个“ 晚 ”既是天晚之晚,
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
此处仅用一个“晚”字,
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
从词意看,
“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
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 。
但“ 后期 ”二字虽嫌朴拙 ,
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
“后期”有两层意思 。
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
故着一“空”字。
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
甜蜜的往事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
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
这件“ 往事”,
由于自己错过机缘,
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
这使自己追悔莫及,
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
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
只能向自己的“ 记省”中去寻求。
但寻求到了 ,
却并不能得到安慰 ,
反而更增添了烦恼 。
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 ,
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
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
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
词之上片所写,
是作者的思想活动,
是静态,
颇具平淡之趣。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
极富空灵之美。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 ,
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
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
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
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 。
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 ,
不料云满夜空,
并无月色 ,
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
恰在这时,
起风了,
刹那间云开月出,
而花被风所吹动,
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 ,
其实这句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的功夫,
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
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 ,
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 ,
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
落笔即是,
着意即非,
故当脍炙。
”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
画亦不能至此,
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
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
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
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
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
灯自然会被吹灭,
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
严密地遮住灯焰。
但风更大了,
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 ,
这个“不定 ”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
“人初静”一句,
是说由于夜深人静,
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
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
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 。
好景无常 ,
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
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
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
结句内涵颇丰,
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
自嗟迟暮的愁绪,
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
作者在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
使全词为之生辉。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宋词)天仙子(张先)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张先,天仙子,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宋词)天仙子(张先)》添加时间:2025-05-17;更新时间:2025-08-1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