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宋·周邦彦
条风布暖,
霏雾弄晴,
池台遍暖春色。
正是夜堂无月,
沈沈暗寒食。
梁间燕,
社前客,
似笑我、闭门愁寂。
乱花过,
隔院芸香,
满地狼籍。
长记那回时,
邂逅相逢,
郊外驻油壁。
又见汉宫传烛,
飞烟五侯宅。
青青草,
迷路陌,
强载酒、细寻前迹。
市桥远,
柳下人家,
犹自相识。
注释注释:此词以回环起伏。
跌宕有致的方式抒发了作者沉郁,
惆怅和空虚的心境。
作者寓情于景,
借景物创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境界,
在深沉淡淡雅,
凝重旷远的意境中 ,
烘托出词人曲折细腻 、飘忽不定的复杂心绪。
时空错综交织与意脉变化莫测 ,
是此词的特点。
全词分为四层。
第一层为起笔三句,
写今日寒食白天之景,
系追思实写。
以下写今日夜色,
是现境,
系第二层 。
换头三句写当年寒食之邂逅 。
是回忆为第三层。
以下写今日重寻前迹情景,
又是追思实写。
为第四层。
第一层大开,
第四层大合,
中间两层则动荡幻忽,
全篇神明变化几不可测,
极尽千回百转刻骨铭心之情 ,
又极尽其郁积深厚之意 。
整首词写得惊心动魄,
荡气回肠,
激越凄楚,
峭拔有力,
迷离惝恍,
意脉流转。
“条风布暖,
霏雾弄晴,
池塘遍满春色 ”。
条风即调风指春风 。
春风骀荡 ,
迷雾飘动,
逗出一轮睛日,
池塘水绿草清,
一片春色。
起笔三句,
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可是,
这并非此词基调。
“正是夜堂无月,
沉沉暗寒食。
”“正是二字,
点明当下作词之现境。
寒食之夜黯然无月,
沉沉夜色笼罩天地,
也笼定独坐堂上的词人心头。
原来起笔三句乃追思实实写,
追叙寒食白天的情景。
“梁间燕,
前社客。
”似笑我、闭门愁寂。
”寒食为清明前二日,
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在寒食前 ,
其时燕子已经归来 ,
故称梁间燕为前社客。
上二句以沉沉夜色喻示自己心灵之沉重,
这四句则从燕子之眼反观自己一人之孤寂。
闭门之意象,
更象征着封闭与苦闷 。
“乱花过 ,
隔院芸香 ,
满地狼藉 。
”芸是一种香草,
此处芸香借指乱花之香气。
乱花飞过。
院里院外,
一片香气,
其境极美,
而残花满地,
一片狼藉,
则又极悲。
此三句哀感顽艳,
可称奇笔。
“长记那回时,
邂逅相逢,
郊外驻油壁 。
”换头以“长记”二字领起遥远的回忆,
为全词核心。
词人心灵中的这一记忆 ,
正是与天长、共地久的。
那回,
指双方不期而遇的那一年寒食节。
“时”,
是宋人词气辞 ,
相当于“呵”。
词人满腔哀思之遥深,
尽见于这一声感喟之中。
宋代寒食节有踏青的风俗,
女性多乘油壁轻车来到郊外 ,
其车壁用油漆彩饰,
故名油壁。
记忆中这美好的一暮,
在词中仅倏忽而过,
正如它在人生中倏忽而过那样 。
以下 ,
全写今日重游旧地情景 。
“又见汉宫传烛 ,
飞烟五侯宅”,
此二句化用韩翃《 寒食》诗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既点染寒食节气氛。
也暗示出本事发生的地点在汴京。
下“又见”二字,
词境又拉回今日白天的情境,
从而引发出下文所写对当年寒食邂逅不可遏止的追寻。
“青青草,
迷路陌。
”沿着当年踏青之路,
词人故地重游,
然芳草萋萋,
迷失了旧路;可是词人却固执不舍,
“强载酒、细寻前迹。
“强”字,
道尽词人哀哀欲绝而又强自振作的精神状态。
明知重逢无望而仍然携酒往游 ,
而细寻前迹,
终于寻到。
“市桥远,
柳下人家 ,
犹自相识。
”市桥远处,
那柳下人家,
意与自己相识。
可是如今自己只身一人,
绝非当年双双而来可比 。
至此 ,
上片起笔所写之盎然春意,
只是今天重寻旧迹之前的一霎感受 ,
其下所写之夜色沉沉、闭门愁寂,
才是下片所写白天重寻旧迹之后的现在归宿。
清真词情深入骨。
回忆与追思实写,
是这位词人的两大的绝技。
清真词具备这两个特点,
可谓有体有用。
此词是作者怀人之作 ,
调名《应天长》,
实有深意 。
南宋陈元龙注于调名下引《老子》“ 天长地久”及《长恨歌》“天长地久无终毕”二语 ,
不愧词人之知音 。
此词声情与语言之特色也颇为明显 。
上片自“梁间燕”之下,
下片“自青青草之下。
皆为三、四字短句 ,
此词韵脚为入声 ,
句调既紧促,
韵调又激越,
全词声情便是一部激厉凄楚的交响乐。
(宋词)应天长(周邦彦)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周邦彦,应天长,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