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网页转word

(宋词)行香子(苏轼)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000字

行香子
宋·苏轼

携手江村。
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
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
孤山寺,
涌金门。
寻常行处,
题诗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
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
江边柳,
陇头云。
注释注释:此词是苏轼早期酬赠词中的佳作。
词中多用忆旧和对照眼前孤独处境的穿插对比写法,
触目兴怀,
感想当初,
抒写自己对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
作者在词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
不仅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
而且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
情真意切,
诗意盎然,
含蓄蕴藉,
是此词的主要特点。
上片前四句追忆熙宁六年作者与友人陈襄(字述古)江村寻春事,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引起对友人的怀念。
其时苏轼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
陈襄的和诗有“暗惊梅萼万枝新”之句。
词中的“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
飘沾衣裙。
友情与诗情,
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
销魂倾魄。
“故人不见”一句,
从追忆转到现实,
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
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
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
就更加怀念他了。
作者笔端带着情感,
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
以下三句表明,
词人更想念他们在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风景胜地——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过片四句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
动辄题诗千首。
这里用了个《青箱杂记》中的轶事:“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 易优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易优作文点评 <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各有留题。
后复同游,
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
而野诗独否,
尘昏满壁。
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
即以袂就拂之。
野徐曰 :‘若得常将红袖拂,
也应胜似碧纱笼。
’莱公大笑。
”作者借用这一典故,
廖廖数语便把昔日自己与友人寻常行乐光景都活现出来 。
“别来相忆,
知是何人”又转到眼前。
此句以诘问句的形式出现,
文思极为精巧。
词的结尾,
作者巧妙地绕了个弯子,
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 。
“湖中月,
江边柳 ,
陇头云”不是泛指,
而是说的西湖、钱塘江和城西南诸名山的景物,
本是他们在杭州时常游赏的,
它们对他的相忆,
意为召唤他回去了。
同时,
陈襄作为杭州一郡的长官 ,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可以说就是湖山的主人,
湖山的召唤就是主人的召唤 ,
“何人”二字在这里得到了落实。
一点意思表达得如此曲折有致,
遣词造句又是这样的清新蕴藉,
可谓意味深长。
这首词,
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现得极为恰切、自然,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的结尾妙用拟人法,
将无情的自然景物赋予有情的生命,
含蓄而有诗意地表达出词人对友人的绵绵情思。


(宋词)行香子(苏轼)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苏轼,行香子,宋词,语文培训,语文辅导,阅读培训,作文培训

《(宋词)行香子(苏轼)》添加时间:2025-05-17;更新时间:2025-06-25



    2025-05-17-105632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