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绝)柳絮(雍裕之)
柳絮
唐·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
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
莫近鬓毛生。
注释注释:翻开《全唐诗》,
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
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
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
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
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
求神似而不重形似,
简洁鲜明,
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
极为纤细、轻灵,
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
一遇上风,
那怕是和煦的微风,
也会漫天飞舞起来。
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
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
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
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
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
只十个字,
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
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诗的第三句写柳絮的颜色。
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
而且其色也似雪。
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
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
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
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
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
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
显得淡而无味,
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
这一笔补得出人意表,
十分俏皮。
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
这里因为柳絮似雪,
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
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
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
华发迟生,
而柳絮似雪,
雪又象白发,
所以尽管柳絮似乎轻盈可爱,
谁也不希望它飞到自己的头上来。
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
但读完全诗,
那又轻又白的柳絮,
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
它是那样具体,
那样鲜明,
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
全诗二十个字,
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
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
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
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
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徐定祥)出处全唐诗:卷471-14
(唐五绝)柳絮(雍裕之)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雍裕之,柳絮,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