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网页转word

(唐五绝)八阵图(杜甫)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500字

(唐五绝)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注释注解: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
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
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三国鼎立,
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
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
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
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
对刘备吞吴失师,
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
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
既是怀古,
又是抒怀,
情中有情,
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
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
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
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
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
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
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
固然有许多因素,
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 苏州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
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
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
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
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
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
“三分国”对“八阵图”,
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
显得精巧工整,
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
前句劈头提起,
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
进一步赞颂功绩,
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view_17.html>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
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
高五尺,
六十围,
纵横棋布,
排列为六十四堆,
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
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
等到冬季水落平川,
万物都失故态,
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
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
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
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
矢志不移,
如磐石之不可动摇。
同时,
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
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
作文培训,就来苏州易优作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
说刘备吞吴失计,
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
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
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
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
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
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
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
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
而是语言生动形象,
抒情色彩浓郁。
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
浑然不分,
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吴小林)------------------------------------------------鹤注此当是大历元年初至夔州时作。
《寰宇记》:八阵图,
在奉节县西南七里。
《荆州图副》云:永安宫南一里,
港下平碛上,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有孔明八阵图,
聚细石为之。
各高五尺,
广十围,
历然棋布,
纵横相当,
中间相去九尺,
正中开南北巷,
悉广五尺,
凡六十四聚。
或为人散乱,
及为夏水所没,
冬时水退,
复依然如故。
功盖三分国①,
名成八阵图②,
江流石不转③。
遗恨失吞吴④。
(江流石不转,
此阵图之垂名千载者。
所恨吞吴失计,
以致三分功业,
中遭跌挫耳。
下二句,
用分应。
《东坡志林》:尝梦子美谓仆:“世人多误会吾《八阵图》诗,
以为先主武侯欲与关公报仇,
故恨不能灭吴,
非也。
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
不当相图。
晋之能取蜀者,
以蜀有吞吴之志,
以此为恨耳。
”朱注史:昭烈败秭归,
诸葛亮曰:“法孝直若在,
必能制主上东行。
就使东行,
必不倾危。
”观此,
则征吴非孔明意也。
子美此诗,
正谓孔明不能止征吴之举,
致秭归挫辱,
为生平遗恨。
东坡之说殊非。
刘建曰:孔明以盖世奇才,
制为江上阵图,
至今不磨。
使先主能用其阵法,
何至连营七百里,
败绩于虢亭哉!
欲吞吴而不知阵法,
是则当时之遗恨也。
今按下句有四说:以不能灭吴为恨,
此旧说也。
以先主之征吴为恨,
此东坡说也。
不能制主上东行,
而自以为恨,
此《杜臆》、朱注说也。
以不能用阵法,
而致吞吴失师,
此刘氏之说也。
)①《蒯通传》:“功盖天下者不赏。
”《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罷弊。
”②乐毅书:“早知之士,
名成而不毁。
”旧注“阵势八: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盘也。
”湛方生侍:“盼江流兮洋洋。
”③《诗》:“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
”④《后汉·王常传》:“死无遗恨。
”《蜀志》:郤正《释讥》:“吞嚼八区。
”吴见思论云:末句作“遗恨在吞吴”,
文意自明,
旧作“失吞吴”,
似费解。
附考:《东坡志林》:诸葛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
垒石为八行,
相去二丈。
桓温征谯纵,
见之曰:“此常山蛇势也。
”文武皆莫识。
吾常过之,
自山上俯视百余丈,
凡八行,
为六十四蕝,
蕝正圆,
不见凹凸处,
如日中盖影,
及就视,
皆卵石漫漫不可辨,
甚可怪也。
刘禹锡《嘉话录》:夔州西市,
俯临江沙,
下有诸葛亮八阵图,
聚石分布,
宛然犹存。
峡水大时,
三蜀雪消之际,
澒涌滉漾,
大木十围,
枯槎百丈,
随波而下。
及乎水落川平,
万物皆失故态,
诸葛小石之堆,
标聚行列依然,
如是者近六百年,
迨今不动。
《成都图经》:武侯八阵有三:在夔者六十有四,
方阵法也。
在弥牟镇者,
二十有八,
当头阵法也。
在棋盘市者,
二百五十有六,
下营阵法也。
永嘉薛氏云,
武侯之国,
可见者三,
一在沔阳之高平旧垒,
一在广都之八阵乡,
一在鱼复永安宫南江滩水上。
在高平者,
自郦道元已言倾褫难识。
在广都者,
隆土为基,
魁以江石,
四门二首,
六十四魁,
八人成行,
两阵俱立,
阵周四百七十二步,
其魁百有二十。
在鱼复者,
因江为势,
积石凭流,
前蔽壁门,
后依却月,
纵横皆八,
魁间二丈,
偃月内面,
九六鳞差。
广都旧无闻焉,
惟见于李膺《益州记》。
其言魁行皆八,
财举其半。
赵抃《成都记》称看老之说云:为江石兵数魁,
应六十四卦,
则知两阵二首之意,
以体乾坤门户,
法象之所由生也。
然其阵居平地,
束于门壁,
营阵之法具,
而奇正之道蕴。
鱼复阵于江路,
因水成形,
七八以为经。
九六以为纬,
体方于八阵,
形圆于却月。
壁门可以观营阵之势,
却月可以识奇正之变。
故虽长江东注,
夏流湍驶。
轰雷奔马,
不足以拟其势;回山卷石,
不足以言其怒。
峨峨八阵,
实激其冲,
历年千数,
未尝回挠。
故桓温以为常山之蛇,
杜甫伟其江流而不转也。
王昱曰:阵势八:二革二金为天,
三革三全为地,
二革三金为风,
三革二金为云,
四革三金为龙,
三革四金为虎,
四革五金为鸟,
五革四金为蛇。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9_67

(唐五绝)八阵图(杜甫)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杜甫,八阵图,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唐五绝)八阵图(杜甫)》添加时间:2025-05-18;更新时间:2025-06-25



    2025-05-18-106831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