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网页转word

(唐七律 类别:代简)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600字

(唐七律 类别:代简)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注解:1、邑:指属境;2、流亡:指灾民。
韵译:去年花开时节,
适逢与君分别;今日春花又开,
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
件件难以预料;春愁昏昏黯黯,
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
越发思念乡田故里;治邑还有灾民,
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
探访我这孤老;西楼望月圆了又圆,
却还不见。
评析:这也是一首投赠诗。
开首二句即景生情,
花开花落,
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
苏州少儿书法培训,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

接着直抒情怀,
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
反映内心的矛盾。
“邑有流亡愧俸钱”,
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
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
是极需友情的慰勉,
因而望月相思,
盼其来访,
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
自宋以来,
倍受颂扬,
即使今日,
依然闪烁光辉。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简析:此诗写怀友之情,
表明了自己的忧郁。
前两句历来为人所称赞,
范仲淹曾叹之为“仁者之言”。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
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离开长安,
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李儋,
字元锡,
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
当时任殿中侍御史,
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
曾托人问候。
次年春天,
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
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
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
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
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深为感慨,
严重忧虑。
就在这年冬天,
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
称帝号秦,
唐德宗仓皇出逃,
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
在此期间,
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
到写此诗时,
探者还没有回滁州,
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这就是本诗的政治背景。
诗是寄赠好友的,
所以从叙别开头。
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
已经一年。
以花里逢别起,
即景勾起往事,
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
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
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次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
显然,
“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
也包含个人的前途。
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
皇帝逃难在奉先,
消息不通,
情况不明。
这种形势下,
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
觉得茫茫一片。
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
到任一年了,
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
但他只有忧愁苦闷,
感到百无聊赖,
一筹莫展,
无所作为,
黯然无光。 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
三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
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
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
看到百姓贫穷逃亡,
自己未尽职责,
于国于民都有愧,
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
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
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
末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显然,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
并无突出的特点。
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
颇为推美。
这种评论并不切实。
因为首联即景生情,
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
景美而情不欢;次联以情叹景,
也是伤心人看春色,
茫然黯然,
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
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
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
自宋代以来,
甚受赞扬。
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
朱熹盛称“贤矣”,
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
彼有一意供租,
专事土木,
而视民如仇者,
得无愧此诗乎!
”(《溪诗话》)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
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
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
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
事实上也正如此,
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
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倪其心)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8_25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唐七律 类别:代简)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唐七律 类别:代简)寄李儋元锡(韦应物)》添加时间:2025-05-18;更新时间:2025-06-25



    2025-05-18-106389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