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唐五绝)西施滩(崔道融)

(唐五绝)西施滩(崔道融)


来源:易优悦读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800字

(唐五绝)西施滩(崔道融)
西施滩
唐·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注释注释: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
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
苎罗山下临浣江,
江中有浣纱石,
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
西施滩因而得名。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
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
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
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
上联平平道来,
旨在澄清史实。
据《史记》载,
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
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
准许越国求和,
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 <a href=https://www.Euzw.net/>小学生语文培训,苏州易优阅读写作同步提升</a>
推翻了“女人祸水”论,
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
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
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
用抒情的笔触,
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
春天到了,
江河水涨,
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
好象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
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
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
”这“似有”二字,
选用得非常得体,
真切自然,
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
这一联,
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
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 苏州易优吴老师阅读写作精华课,有趣、有用、提分快 www.euzw.net
两诗的立意相似,
又各具特色。
罗诗议论充分,
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
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
不仅诉诸理智,
而且诉诸感情,
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
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刘永年)出处全唐诗:卷714-8

(唐五绝)西施滩(崔道融)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崔道融,西施滩,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 T添加时间:2025-05-18;更新时间:2025-09-0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