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唐代五言古诗)感遇·之四(陈子昂)

(唐代五言古诗)感遇·之四(陈子昂)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8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唐代五言古诗)感遇·之四(陈子昂)
感遇·之四
唐·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麍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注释注释:骨肉且( 一作尚 )相薄。
孤兽犹( 一作且 )不忍。
况( 一作矧 )以奉君终。
这是《感遇诗》的第四首。
诗人拈出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
夹叙夹议,
借古讽今,
抒写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
全诗质朴雄健,
寄寓遥深。
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
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
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
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
中山国君就把他杀死,
煮成肉羹,
派人送给乐羊。
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
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
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
但是怀疑他心地残忍,
因而并不重用他。
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
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
得到一只小鹿,
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
老母鹿一路跟着,
悲鸣不止。
秦西巴心中不忍,
就把小鹿放走了。
中山君以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
以后就任用他做太傅,
教育王子。
一个为了贪立军功,
居然忍心吃儿子的肉羹。
骨肉之情薄到如此,
这样的人,
对别人岂能有忠心呢?一个怜悯孤兽,
擅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
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
这样的人,
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
何况对他的国君呢?他肯定是能忠君到底的。
现在要研究的是:陈子昂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历史故事?他当时“遇”到了什么事,
因而有“感”要发呢?原来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
杀了许多唐朝的宗室,
甚至杀了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
上行下效,
满朝文武大臣为了效忠于武则天,
干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
例如大臣崔宣礼犯了罪,
武后想赦免他,
而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却坚决要求判处崔宣礼以死刑,
头触殿阶流血,
以表示他不私其亲。
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愤怒。
但是他不便正面谴责,
因而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
似乎是一首咏史诗,
实质上是一首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谕诗。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说它“刺武后宠用酷吏淫刑以逞也”,
是道出了作者旨意的。
(施蛰存)出处全唐詩卷八十三

(唐代五言古诗)感遇·之四(陈子昂)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陈子昂,感遇·之四,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唐代五言古诗)感遇·之四(陈子昂)》添加时间:2025-05-18;更新时间:2025-08-1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