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五言古诗)古风其十五(李白)
古风其十五
唐·李白
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
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
千里独徘徊。
注释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
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
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
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
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
置以黄金,
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
果然奏效,
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
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
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
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
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
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
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
非附青云之士,
恶能施于后世者!
”意思是说,
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
才有可能扬名垂世,
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
感慨说,
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
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
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
贤者处蒿莱”,
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
追求声色淫靡,
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
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
怀才不获起用,
那就只有远走高飞,
别谋出路,
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
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
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
决心离去,
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
黄鹄举矣!
”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
他解释说,
鸡忠心为君主效劳,
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
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
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
来到君主这里,
吃君主的食物,
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
却受到珍贵,
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
难得之故。
所以我要离开君主,
学黄鹄高飞远去了。
鲁哀公听了,
请田饶留下,
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
田饶说:“有臣不用,
何书其言!
”就离开鲁国,
前往燕国。
燕王立他为相,
治燕三年,
国家太平。
鲁哀公为此后悔莫及。
(见《韩诗外传》)李白在长安,
跟田饶在鲁国的处境、心情很相似,
所以这里说“方知”,
也就是说,
他终于体验到田饶作“黄鹄举”的真意,
也要离开不察贤才的庸主,
去寻求实现壮志的前途。
但是,
田饶处于春秋时代,
王室衰微,
诸侯逞霸,
士子可以周游列国,
以求遂志。
而李白却是生活在统一强盛的大唐帝国,
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选择君主。
因此,
他虽有田饶“黄鹄举”之意,
却只能“千里独徘徊”,
彷徨于茫茫的前途。
这末二句,
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
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
形象鲜明,
含意无尽。
《古风》五十九首都是拟古之作。
其一般特点是注重比兴,
立意讽托,
崇尚风骨,
气势充沛,
而语言朴实。
这首显然拟阮籍《咏怀》体,
对具体讽刺对象,
故意闪烁其词,
但倾向分明,
感情激越,
手法确似阮诗。
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诗歌艺术素养和造诣。
但从诗的构思和诗人形象所体现的全篇风格来看,
这诗又确实保持着李白的独特风格。
如上所述,
首四句是咏历史以寄理想,
但手法是似乎直陈史事,
不点破用意。
次四句是借成语以慨现实,
但都属泛指,
读者难以猜测。
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写出路,
但只以引事交织描叙,
用形象点到即止。
总起来看,
手法是故拟阮籍的隐晦,
而构思则从理想高度来揭露现实的黑暗,
表现出李白那种热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
和他的诗歌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倪其心)
(唐代五言古诗)古风其十五(李白)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李白,古风其十五,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