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唐代七言律诗)咸阳城东楼(许浑)

(唐代七言律诗)咸阳城东楼(许浑)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唐代七言律诗)咸阳城东楼(许浑)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注释: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
今采此题,
而弃“咸阳城东楼”的题法。
何也?一是醒豁,
二是合理。
看来“西”字更近乎情理,
──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同为晚唐诗人的李义山,
有一首《安定城楼》,
与许丁卯这篇,
不但题似,
而且体同(七律),
韵同(尤部),
这还不算,
再看李诗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这实在是巧极了,
都用“高城”,
都用杨柳,
都用“汀洲”。
然而,
一比之下,
他们的笔调,
他们的情怀,
就不一样了。
义山一个“迢递”,
一个“百尺”,
全在神超;而丁卯一个“一上”,
一个“万里”,
端推意远。
神超多见风流,
意远兼怀气势。
“一”上高城,
就有“万”里之愁怀,
这正是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万里之愁,
其意何在呢?诗人笔下分明逗露──“蒹葭杨柳似汀洲”。
一个“似”字,
早已道破,
此处并无什么真的汀洲,
不过是想象之间,
似焉而已。
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可?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
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
举目一望,
见秦中河湄风物,
居然略类江南。
于是笔锋一点,
微微唱叹。
万里之愁,
正以乡思为始。
盖蒹葭秋水,
杨柳河桥,
本皆与怀人伤别有连。
愁怀无际,
有由来矣。
以上单说句意。
若从诗的韵调丰采而言,
如彼一个起句之下,
著此“蒹葭杨柳似汀洲”七个字,
正是“无意气时添意气,
不风流处也风流”。
再从笔法看,
他起句将笔一纵,
出口万里,
随后立即将笔一收,
回到目前。
万里之遥,
从何写起?一笔挽回,
且写眼中所见,
潇潇洒洒,
全不呆滞,
而笔中又自有万里在。
仿批点家一句:此开合擒纵之法也。
话说诗人正在凭栏送目,
远想慨然,
──也不知过了多久,
忽见一片云生,
暮色顿至;那一轮平西的红日,
已然渐薄溪山,
──不一时,
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
──据诗人自己在句下注明:“南近磻溪,
西对慈福寺阁。
”形势了然。
却说云生日落,
片刻之间,
“天地异色”,
那境界已然变了,
谁知紧接一阵凉风,
吹来城上,
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
萧然凛然。
诗人凭着“生活经验”,
知道这风是雨的先导,
风已飒然,
雨势迫在眉睫了。
景色迁动,
心情变改,
捕捉在那一联两句中。
使后来的读者,
都如身在楼城之上,
风雨之间,
遂为不朽之名作。
何必崇高巨丽,
要在写境传神。
令人心折的是,
他把“云”“日”“雨”“风”四个同性同类的“俗”字,
连用在一处,
而四者的关系是如此地清晰,
如此地自然,
如此地流动,
却又颇极错综辉映之妙,
令人并无一丝一毫的“合掌”之感,
──也并无组织经营、举鼎绝膑之态。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
在“事实经过”上是一层推进一层,
井然不紊;然而在“艺术感觉”上,
则又分明象是错错落落,
“参差”有致。
“起”之与“沉”,
当句自为对比,
而“满”之一字本身亦兼虚实之趣──曰“风满”,
而实空无一物也;曰空空落落,
而益显其愁之“满楼”也。
“日”“风”两处,
音调小拗,
取其峭拔,
此为诗人喜用之句格。
那么,
风雨将至,
“形势逼人”,
诗人是“此境凛乎不可久留”,
赶紧下楼匆匆回府了呢?还是怎么?看来,
他未被天时之变“吓跑”,
依然登临纵目,
独倚危栏。
何以知之?你只看它两点自明:前一联,
虽然写得声色如新,
气势兼备,
却要体味那个箭已在弦,
“引而不发,
跃如也”的意趣。
诗人只说“欲”来,
笔下精神,
全在虚处。
而下一联,
鸟不平芜,
蝉吟高树,
其神情意态,
何等自在悠闲,
哪里是什么“暴风雨”的问题?讲到此处,
不禁想起,
那不知名氏的一首千古绝唱《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诗人许浑,
也正是在西风残照里,
因见汉阙秦陵之类而引起了感怀。
咸阳本是秦汉两代的故都,
旧时禁苑,
当日深宫,
而今只绿芜遍地,
黄叶满林,
唯有虫鸟,
不识兴亡,
翻如凭吊。
“万里”之愁乎?“万古”之愁乎?行人者谁?过客也。
可泛指古往今来是处征人游子,
当然也可包括自家在内。
其曰莫问,
其意却正是欲问,
要问,
而且“问”了多时了,
正是说他所感者深矣!
“故国东来渭水流”,
大意是说,
我闻咸阳古地名城者久矣,
今日东来,
至此一览──而所见无几,
唯“西风吹渭水”,
系人感慨矣。
结句可谓神完气足。
气足,
不是气尽,
当然也不是语尽意尽。
此一句,
正使全篇有“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的好处,
确有悠悠不尽之味。
渭水之流,
自西而东也,
空间也,
其间则有城、楼、草、木、汀洲……;其所流者,
自古及今也,
时间也,
其间则有起、沉、下、鸣、夕、秋……。
三字实结万里之愁,
千载之思,
而使后人读之不禁同起无穷之感。
如此想来,
那么诗人所说的“行人”,
也正是空间的过客和时间的过客的统一体了。
(周汝昌)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唐代七言律诗)咸阳城东楼(许浑)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许浑,咸阳城东楼,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唐代七言律诗)咸阳城东楼(许浑)》添加时间:2025-05-18;更新时间:2025-08-1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