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古代三秦之地,
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
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
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
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
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
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
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
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
苏州易优中考语文培训,吴老师语文课(Tel:181-1815-9898)
三、四句以散调承之,
以实转虚,
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
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
江山难阻”的情景,
伟词自铸,
传之千古,
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
气脉流通,
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音调爽朗,
清新高远,
独树碑石。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2003-03-31 16:24:15)袁行霈离愁别绪,
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
一旦分离,
再会难期,
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
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
古人写的别诗, 苏州小学语文提优培训,就找易优吴老师,20余年辅导经验,数百成功案例。(TEL:181-1815-9898)
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
字子安,
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
当了一名朝散郎,
沛王召为修撰,
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
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
一度任虢州参军,
又犯了死罪,
幸而遇赦,
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
贬为交趾令。
他渡海省亲,
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
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
王勃在长安相送,
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
指京城长安,
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
“三秦”,
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 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TEL:181-1815-9898)
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
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
称为“三秦”。
“城阙辅三秦”,
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
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
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
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
城郭宫阙,
气象雄伟,
历历在目。
杜少府离开这里,
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
风烟渺渺,
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
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
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
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
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
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
远望五津的时候,
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
你去蜀州,
我留长安,
去和留虽有不同,
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
态度很诚恳,
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
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
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
虽然天各一方,
但是不必悲伤。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
即使远隔天涯,
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
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
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
苏州易优语文培训,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
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特别是“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两句,
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
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我想,
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
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
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王、杨、卢、骆,
“以文章名天下”,
称“初唐四杰”,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苏州易优语文阅读写作培训,家长信赖,学生喜欢。 hTtps://wWw.euzW.net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
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
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
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
只是用质朴的语言,
抒写壮阔的胸襟。
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
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
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
劝他不要过于感伤。
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
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
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
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
接下去又说,
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
“海内存知己, 易优语文题库,同步教材,真题演练,提分就是快 https://cs.euzW.net
天涯若比邻”,
遂成为全篇的警策。
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
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
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中国文联公司出版社1988年版)(人教版,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参) 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56_11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唐代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