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网页转word

(唐五绝)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100字

(唐五绝)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唐·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
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
回梦旧鸳机。
注释注释:李商隐生活的年代,
“牛李党争”激烈,
他因娶李党王茂元之女而得罪牛党,
长期遭到排抑,
仕途潦倒。
尽管如此,
他与王氏始终情笃意深。
宣宗大中五年(851)夏秋之交,
王氏突然病逝,
李商隐万分悲痛。
这年冬天,
他应柳仲郢之辟,
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
今四川三台县)。
痛楚未定,
又要离家远行,
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
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
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
即入节度使幕府。
“剑外”,
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 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
诗题“遇雪”而作,
却从远写起,
着一“远”字,
不仅写行程之遥,
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
隆冬之际,
旅人孑然一身,
行囊单薄,
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
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
可是,
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
有谁寄棉衣呢?第二句“无家与寄衣”,
蕴意精深。
一路风霜,
万般凄苦,
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
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
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
上承“遇雪”诗题,
给人“乱山残雪夜,
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
同时,
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
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转入下文。
我们不妨这样联想,
也许因为大雪封山,
道路阻绝,
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
伤痛倦极,
朦胧入睡,
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
“回梦旧鸳机”,
情意是多么真挚悲切!
纪盷云:“回梦旧鸳机,
犹作有家想也。
”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
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
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
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
留在纸外,
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
而又深情绵邈。
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
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
从军剑外,
畏途思家,
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
无人寄御寒之衣,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
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
行期阻隔,
苦不堪言,
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
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
倍增其哀,
这是第四层。
诗至此,
可以看出,
在悼伤之情中,
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
短短二十字,
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
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曹旭)----------------------------------------------△本传。
柳仲郢镇东川。
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方舆胜覧。
大散闗在梁泉县。
为秦蜀要路。
通志。
在凤翔府寶鸡县城南。
通褒斜大路。
属汉中府。
剑外。
剑阁之外也。
杜甫诗。
草木变衰行剑外。 作文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https://www.euzw.net
-----------朱鹤龄(清)《李义山诗集注》----------- 出处全唐诗

(唐五绝)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由易优作文(易优悦读)为大家精心整理发布,学作文,学阅读,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悦读。作文培训,阅读培训,易优悦读助力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霸。

关键词: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唐诗,语文培训,作文辅导,阅读写作培训

《(唐五绝)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李商隐)》添加时间:2025-05-18;更新时间:2025-06-25



    2025-05-18-106846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