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释]:作者:佚名 尔曹:你们。指学童们。立身:自立成人。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田舍郎:农夫、村夫。“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穷:事业不发达。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惹春风:引来春风。谒:谒见。正式会见。相公:宰相。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快:喜悦。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脱迹:超脱,摆脱。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禹门:即龙门。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相传是大禹在治水时开凿。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登龙门。三汲浪:三次跃出波浪。比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屡次中选。比喻考取进士引起的震动。端的:果然。金榜:公布科举及第者姓名的布告。因贯用黄纸,故称。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岧峣(tiáo,yáo):高大峻峭的样子。衢(qú):四通八达的街道。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万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