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作者介绍]: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注释]: 1“河南”,汉袭秦制,地方分郡县,郡上设部。郡,相当于地一级行政区。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还以与妻”当读作“还,以与妻”(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3“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4“污其行”,这里是玷污自己行为的意思。 5“捐”,丢弃,舍弃。现在,此义仅保存在成语中,如“为国捐躯”。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 7“无它”,它”本指蛇,上古时人们穴居,以蛇为患,见面则问“无它(蛇)乎”。后来转化为“没什么”的意思。 8“成于机杼”,今语要倒过来说,在织布机上织成。“机”,最早就是指织布机。杼,机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倒装句,不以累寸),不停地一寸一寸地积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这是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捐,也有“失”义。 12"稽废",稽延荒废 13“积学”,积累学识。 14“日知其所亡”,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亡:通“无”,没有。 15“何异断斯织乎”,也要倒着说,跟割断这块帛有什么不同。异:不同。 16“感其言”,(倒装句),被这番话感动。 17“复还终业”,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等句,然后转叙他事。 18 “遗金一饼”,一块丢失的金子 19 “尝" 曾经。 20” 还以与妻”,以,把。 作文培训,就来苏州易优作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评析]:
[关键词]:写景,古诗三百首,乐府,惜时,春天
《王孙游》由易优作文网为大家收集、整理,提升语文阅读写作素养,就来易优作文。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