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诗词赏析
易优作文网——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_《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翻译_《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作者介绍_《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赏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_《木兰花...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辛弃疾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100字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宋代·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注释]:作者:青若   宋有一位姓施的酒监官,和歌姬乐婉从相识到相知,早已是如胶似漆了。可眼下因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们不得不分开。他郁闷、纠结,恨不能带她一起随行。无奈之余,填了一首《卜算子。赠乐婉》的词,赠给她留作纪念。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他们一相逢,就很快坠入了爱河。李白也说过:“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男女一见便钟情,好象前生早已相识。这种感觉,宝玉应最有体会。初见黛玉之时就说了:“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的。”   恨不相逢早,此话虽真,但比起很多人来,他还是很幸福的,又何来此恨?想那张籍所写:“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中的女子名花有主,婉言谢绝了一个男子的追求。虽说那男子痛心不已,可毕竟人家是有妇之夫,还是发乎情止乎礼吧。苏曼殊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他写道:”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同样是相逢,遇见了喜爱的人,却因自己跳出三界外,已出家为僧,也只好望而却步。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张爱玲说:于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千万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   人生的道路上,他就这样不经意地的遇上了她,然后不小心地爱上她。爱原本没有对错,要的是两心相悦,你情我愿。施酒监终日在青楼酒席之间,虽说认识了很多女子,却找不出一个像乐婉这样对他好的女人了。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茫茫人海中,原本相识就不容易,他们庆幸成为了知音。所以,他才说这个世间,始终觉得她最好。   只不过,他这一句有几分是真,尚值得深思。   因为自古男子和青楼女子相恋,大都是男子薄情寡义,负心抛弃女子。古代青楼女子的爱情,之所以容易出现悲剧性的一面,究其原因,其实并不在于她们身份的低微,而是她们太过天真地去追求完美的爱情了。结果到头来,受伤的总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原文_《木兰花慢·席上...》添加时间:2024-08-12;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8-12-14926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