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综合教学]单元教学多元体验后教师该怎样“教”_文学常识

[综合教学]单元教学多元体验后教师该怎样“教”_文学...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教师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900字

[综合教学]单元教学多元体验后教师该怎样“教”_文学常识

  一、单元教学的优势
  单元教学的优势在于多课、多篇、多体裁(题材)、多容量与多风格。
  例如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语文教材必修模块三第三单元“外国诗歌”单元共有四课,包括11首诗歌,第一课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首和美国诗人惠特曼长诗《自己之歌》节选,第二、三、四课则分别是法语、德语和俄语诗人的代表诗歌。作者和选文多为青少年学生所陌生;选文又是西方现代诗歌多种流派的代表作,为教师所陌生。
  但教学文本的多元性为我们对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等多个维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元体验、合作交流与能力转化提供了条件。
  二、“多元体验”诊断学情、引发问题意识、导入鉴赏情境、发表独到见解
  1.学情调查,教学目标设置的起点。
  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教材编排体例并写出读书笔记,使学生了解教材体例和单元编排模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学生作业案例1:
  (1)精读。
  ①课题: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
  ②导读:对下面的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
  ③正文:学习的内容。
  ④边注和注释: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⑤课后思考练习:对文章的回顾和加深。
  (2)泛读导引。
  把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介绍更多与之有关的内容。
  学生采用叙述式、条款(提纲)式、表格式等不同表达形式,真实展现了各自阅读文本的初始状态。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充分利用显性资源——教科书及其注释、提示等,进行个性化的梳理与概括。
  其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尝试根据诗歌命题形式为11首诗歌分类。
  学生作业案例2:
  无题的:《十四行诗》《当你老了》(以诗歌第一句为题)。以实体事物为题的:《一朵小花》《豹》《海风》。以诗人自我感受为题的:《慰藉》《爱》《浪游者的夜歌》《自己之歌》《致命运女神》。以一种情境为题的:《当你老了》。不知该分在哪儿的:《应和》。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理解,并对11首诗歌重新分类。
  学生作业案例3:
  友爱之歌:《十四行诗(选一)》。灵魂之歌:《自己之歌》《浪游者的夜歌》《豹》《致命运女神》。自然之歌:《应和》《一朵小花》。爱情之歌:《慰藉》《当你老了》《爱》。
  两次分类练习再现了学生对外国诗歌阅读理解逐步深入的痕迹,也充分展示了其不同的体验结果。
  2.通过“多元体验”引发问题意识。
  教师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求其将阅读深入到发现问题、解读困惑、鉴赏疑难中去。学生每人必须提出两个自己认为困惑的问题,要具体到对诗句的理解,不可泛泛。
  学生提问选例:
  在《应和》中,诗人先写了声音,又写了颜色,最后写了芳香,可是我感觉这三者没什么关联。《海风》中,是什么促使作者甘心舍弃哺乳婴儿的少妇,离开家乡,向远方逃遁?《自己之歌》中惠特曼所强调的自我究竟是自我存在本身,还是对自我存在的意识和感知?《当你老了》中的“它”指代何物?是思念,还是爱情?夏尔将诗歌命名为“慰藉”,我没有感觉到获得“慰藉”的意味,相反却有无尽的悲凉与感伤。这是为什么?
  多样的问题客观反映了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遇到的困

《[综合教学]单元教学多元体验后教师该怎样“教”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11;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11-373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