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诗歌剖析:诗歌中的自我观照_文学常识

诗歌剖析:诗歌中的自我观照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自我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诗歌剖析:诗歌中的自我观照_文学常识

  作者:林承雄
  
  诗歌其实就是一面镜子。这镜子有向内的,有向外的。前者是烛照自我心灵的宇宙,后者是洞察外在世界的隐密。在镜照中,诗歌写作者在文字的烹煮与煎熬中,更深地窥见了自我的心性,更多地获知了世界的真相。在这意义上讲,诗歌写作是一次照镜的过程,但这种照镜与物理学意义上的光学反射现象有着质的不同。看山非山,观澜非澜;抑或山本是山,水本是水,但因了言说者自意识的介入或身外异己力量的掌控、左右,其镜像发生了位移乃至突变,这也是常态。但无论如何,只有未加遮拦与粉饰的本真,才能彰显诗歌的力量。借助诗歌之镜来自我观照,这是人在这个灼热的世间获得精神清凉的必要渠道之一种。且看下列一首诗歌:
  
  花甲之年
  
  食指
  
  远远地离了,童年的欢笑,
  
  渐渐地去了,青春的喧嚣。
  
  两鬓斑白时守着乡村。
  
  守着远山近月,静悄悄……
  
  五谷杂粮,青菜辣椒,
  
  不饥不寒中不依不靠。
  
  辩而不争,察而不激,
  
  直立而不胜,且温润不燥。
  
  烟确实抽得很凶,
  
  茶依然沏得很浓——
  
  从容面对时下的纷扰,
  
  静静读书,默默思考。
  
  最爱黄昏在村头随意漫步,
  
  郊野邻村,一层薄雾缠绕。
  
  沉沉心事不觉间随夕阳坠落,
  
  余下的,被晚风吹散,成淡写轻描……
  
  年10月30日初稿
  
  年2月1日定稿
  
  (选自《芙蓉》(文学双月刊)总第184期年第5期)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强烈地感觉到诗人的那种波澜不惊的中年心境:从容、淡定、泰然、豁达……不仅诗歌传达的心态,可以让人鲜明地触摸到那种绸缎般的柔和、平顺与熨帖;而且其语言形式上,也是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诗歌写作的那种令人晕眩令人颤栗的“语言迷宫”大相径庭,其诗节的排列,节奏与韵脚的处置,承继的是传统的布局(例如句末ao韵的贯穿与iong韵等的间隔,产生了回环的乐感)。他毫无遮拦与覆盖地端出了用一缕缕甘冽的心泉冲泡成的茶,满含微笑地呈给您,要与您促膝倾谈:江湖夜雨,客馆青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是时光锻造了这样的灵魂,是沧桑荡涤了曾经的骚动。他曾有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苍凉与惶惑,也有过《相信未来》的那种悲壮与亢奋,更有过《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的那种咆哮与恣睢…

《诗歌剖析:诗歌中的自我观照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10-03;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0-03-327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