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_文学常识

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美,月 美,月 葡萄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200字

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_文学常识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林承雄
  
  文意鉴赏
  
  汪曾祺散文以其平淡质朴、清新灵秀、本色自然的风格独步文坛。他曾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葡萄月令》就是这样一篇鲜明地体现着他的语言艺术追求的美文。本文语言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以下试作简要赏析。
  
  一、灵活多变的句式组织
  
  积句成章,句子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等多种句式的巧妙运用,才能使篇章语言活泼而有生趣。本文句式组织灵活多变,使行文妙趣横生。作者或用倒装句式,使语句节奏轻快,语意重点得以强调。例如,“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这一句中“乌黑的”本是作为主语“葡萄藤”的定语,而将其单独提取,后置于谓补短语之后,以突出其色之黑;同时,也使句子更简洁、明快。或用反复句式,使情感传达更鲜明,语句节奏得以凸显。例如,“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这一句运用反复辞格突出了葡萄藤的长势之快,同时也表达了果农侍弄葡萄之辛勤、专注。或使用短句,使造句更平易,口语色彩与童真趣味更浓郁。例如,“这是个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来。要埋得很厚实。外面要用铁锹拍平。这个活不能马虎。都要经过验收,才给记工”,这一段由六个短句组成,写出了安置葡萄老本这项活儿操作的方法,从中可见出农人的细心。还有通过标点符号来调控叙述的语气和节奏的。例如:“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这三个短句间都用句号而不用逗号隔开,有意制造一种稍长的语气停顿,使语句舒缓,给人遐想的空间。
  
  二、准确传神的选字用词
  
  积字成句,字词是构成语句的细胞。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拟声词、叠音词等的贴切运用,才能使语句表意更准确、细腻、传神。这一点,汪曾祺诚可谓行家里手。你看,“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这一句中的“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这四个形容词准确地描写了成熟期葡萄的外形、质地、色泽等特点,观察细微,描写真切。还有,“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这句中两组叠音词“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准确而传神地描绘了葡萄藤喜人的长势,语词间洋溢着喜爱之情;动词“呆”字,赋予物以人格化形象,极富孩子气。再有,运用大量的语气助词,诸如“了”“呀”“吧”等等,使语句更见口语化。如:“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这些语句添加了“呀”“吧”等句末语气助词,使句子读起来更亲切,仿佛在和老朋友聊天,与小孩童嬉戏,率性自然,散发着纯真的童趣,读来惹人喜爱。
  
  三、生动贴切的比拟手法
  
  比喻、拟人是状物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使物象特征的描写更具体鲜明。作者写葡萄喝水量的惊人态势,用“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这一拟人句,极有情趣。“拼命”“嘬”等字眼写出了葡萄喝水的贪婪相,突出其长势之旺盛。又如,作者写葡萄的颜色之缤纷多彩,运用排喻辞格来写:“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这组排喻,将葡萄的色泽、形态、质感之美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再如,“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这一句把梨花瓣比作月亮,突出其形之柔美与色之洁白的特点,这样的比拟既贴切又充满孩童天真的幻想色彩。
  
  总之,由于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巧妙运用比拟修辞,倾心于口语化的表达,而使《葡萄月令》这篇散文质朴冲淡、行云流水,洋溢着童心童趣。这样的语言表达让我们在平淡中看到了剪裁布局的奇崛,从随意处见出雕词琢句的苦心。
  
  二、金章玉句
  
  理解
  
  1.理解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的含义。
  
  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思路点拨】对本句中“等不及了”的理解,应联系具体的语境,结合它所用的修辞手法来分析。
  
  【参考答案】本句中的“等不及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葡萄长势之快,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2.理解下面这个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
  
  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
  
  【思路点拨】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以从叙述的视角与语调、选用的句式与辞格、语体的色彩等方面来分析,从而品味其含意、韵味及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上述该句是一个并列复句,是作者模拟农人的口吻来叙述,用感叹句式和疑问句式来表达,表现了对葡萄抽条的不加节制的瞎长势态的担忧,对其旺盛生命力的惊叹,这为下文写给葡萄打条的活事做了伏笔。
  
  分析
  
  ⒈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雪,有何作用?请概括说明。
  
  【思路点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该景物描写与文中的主体形象描写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本文以“一月,下大雪”作为开头,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为下文写葡萄开春后的蓬勃生机作铺垫;结尾处又以“下雪了”收束,回应开头,首尾圆合。同时,结尾对雪景的描写,还衬托出人们对葡萄老本过冬状况的关心,让人回味劳动的美。
  
  ⒉本文的思路脉络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分析文章思路脉络,应从划分抓住线索标志性词语,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内容要点入手进行。
  
  【参考答案】本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用“编月体”的形式记述了葡萄生长的过程,记述了果农侍弄葡萄的各个劳动阶段的活事,展现了不同月令葡萄生长与管理的繁忙劳动场景,结构与内容紧密相关,每个月份之间用空行隔开,使层次更清晰。本文虽按月令顺序写,但并非平均用力、不分主次。其中,三月葡萄上架、四月葡萄浇水、八月葡萄着色、十一月葡萄下架、十二月葡萄入窖,这些片段是详写,而二月葡萄出窖、五月葡萄开花这些片段是略详,其则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繁简相宜。
  
  探究
  
  本文刻画了哪三类形象?各有怎样特点?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验?
  
  【思路点拨】分析散文中所写的形象的特点,应从文中描写的具体内容出发,加以概括整合;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应从全文内容出发,结合相关写作背景来分析。
  
  【参考答案】
  
  本文刻画了三类形象:葡萄,葡萄园的主人——果农,作者自身。
  
  各自的特点:⑴作者笔下的葡萄,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⑵果农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作者不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刻画,而是通过正面写葡萄的生长态势以及侍弄葡萄的劳动、管理程序与场面等来带出对劳动者的形象刻画。从出窖、上架、浇水、剪枝、喷药、采摘等各阶段的劳动、管理中,读者不难体会到果农心理、情绪的种种变化,感受到劳动者的朴实、耐心、怡然自足,对生活对劳动的无比热爱。⑶作者自身的形象并未直接出场,而是深隐其后。“我”作为劳动者中的一员;“我”用劳动创造了美,“我”在劳动

《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10-04;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10-04-344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