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古典抒情诗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_文学常识

古典抒情诗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3000字

古典抒情诗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_文学常识

  作者:孙绍振
  不可忽略的是,在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群落性的、整体性的。意象的整体之美,并不是意象的总和,而是,意象群落之间的有机结构。上述“桂花”“春山”“月出”“山鸟”“时鸣”“春涧”本来是分散的,之所以能够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就是因为其中有一种意的脉络。在古典抒情经典中,意就是情,情的特点,就是动。故汉语有动情、感动、触动、心动之说,情就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故《诗大序》曰:“情动于衷”,相反,则是无动于衷。正是因为情感要动,而且要在动中把意象贯穿起来,统一为有机的结构(这就是意境,下文详述),我把它叫做“意脉”。古典诗歌分析,言不及义,滔滔者天下皆也,原因在于得象忘意,即使偶尔得意,也是片断之意,而非贯穿整体之意脉。
  得象忘意的毛病,很普遍,原因,象是表层,显性的,一望而知的,而意是深层,隐性的,在文学上是不直接连贯的,潜在于空白之中。对一般读者来说,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层意象往往是很华彩的,一望而知,故深层的意很容易被掩盖,被忽略,被遮蔽。而意脉则比之意象更为隐秘,故更不容易全面疏理。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分析就是就是突破表层,把深层的意脉起伏揭示出来。意脉决定情感的特殊生命。
  5、从最简单、最普通的古乐府诗诗(如李白《静夜思》)和绝句(如贺之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较: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标题】: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
  说了那么多,就是不到位,因为,都是理性的,关键在于,情和感的眨眼间,瞬间的转折。
  意境美的特点就是:第一,整体的美,第二,意象群落的空白中意脉潜在之美,意在境中,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司空图所说:“‘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潜在的隐性的言外之意,意境的精彩往往在语言是不可穷尽的空白中。
  意脉是隐性的,意境是潜在的,风格常常是婉约的,直接抒发出来豪情壮志不属于意境。不管《离骚》那样的直接抒情,还是政治抒情,还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还有像唐诗中的歌行体,大量的直接抒情,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泻”,就全是显性的了,和意境相比,虽然同为诗歌艺术,但是在艺术方法和风格上属于不同范

《古典抒情诗分析之意脉的三种形态和意境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21;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21-325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