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文学常识
易优作文网——利用换位思考,巧析人物形象_文学常识

利用换位思考,巧析人物形象_文学常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标签: 思考


Word格式下载

全文3000字

利用换位思考,巧析人物形象_文学常识

  准确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要想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巧妙分析。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理解人物形象,并意外地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受学生欢迎,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本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下面,结合几篇经典课文来介绍一下换位思考法。
  
  小人物的辛酸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教读课文,作者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写菲利普夫妇因弟弟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表现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品中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言行举止历来遭人鄙弃,他们的画像定位就是自私、贪婪、冷酷、虚伪,嫌贫爱富,一幅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也有许多的难言之隐,也有自己内心的辛酸。菲利普一家的经济状况非常拮据,这在小说的开头就有交待“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接下来又提到,两个女儿之所以嫁不出去,是因为家里没钱,好不容易定下一个,还是因为“钱”。
  
  从菲利普夫妇的立场看,旅途偶遇,他们为什么不肯认下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先前已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对弟弟的宽容。于勒的恶行,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按照人们当时的习惯,菲利普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轮船,可从此,一家人却不得不开始忍受漫无尽头的生活艰辛。后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成了一家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当他们在哲尔赛岛旅行途中遇见了穷困潦倒的于勒,他们该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此时此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能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面对不可预料的未来,考虑到整个家庭的利益。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或许,这于情是违背了良心道德,于理我们却不应过多指责。
  
  只要我们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不能不承认,这种以自我利益为核心的观念,导致了世人同情心的集体淡漠。在这里,也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感受和评价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莫泊桑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思考人的道德发展状况的知识分子。在这篇小说里,他是以“我”的眼光环视周围的人物,他同情、理解于勒,也不可能不同情和理解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不是不想成为一个“体面”的人,他们深爱着自己的亲人,对子女的前途十分关心。“不为穷困宁有此”,贫穷使他们斤斤计较每一个小钱,把自己生活的目标放在经济状况的好转上。所以,我们对菲利普夫妇的经济处境和在这种

《利用换位思考,巧析人物形象_文学常识》添加时间:2024-09-07;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09-07-338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