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造句大全]做贼心虚造句
【解释】: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出自】: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示例】:这个毛病,起先人家还不知道,这又是他们~弄穿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近义词】:作贼心虚、贼胆心虚
【反义词】:问心无愧、心安理得、理直气壮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做贼心虚造句例子:
1、警察还没问他,他做贼心虚,腿就先抖了。
2、他看见警察撒腿就跑,真是做贼心虚。
3、他平时都会很大声说话,这次却一言不发,难道做贼心虚?
4、由于做贼心虚,他老觉得有人在盯着他。
5、原本她脸红不是因为害羞,而是做贼心虚。
6、这个毛病,起先人家还不知道,这又是他们做贼心虚弄穿的。
【解释】: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自】: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示例】: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遇到理直气壮~的时候,是词汇丰富,而语调清脆,象清夜的小梆子似的。 ◎老舍《四世同堂》八
【近义词】:振振有词
【反义词】:理屈词穷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振振有辞造句例子:
1、但电视采访时,检察官却振振有辞地向记者解释不采信岳中伟证言的原因。
2、但是我们回顾这一段争论,重点不在哪一方有理,而是双方都振振有辞,态度严肃,把它当成一个议题来讨论。
3、对此,这些媚俗化的批评家还气壮理不直的振振有辞,说这是遵从读者的民意。
4、对老师的责问振振有辞:我想对人的受惊吓程度进行实验,结果获得通报“表扬”。
5、反反复复,而且都振振有辞,导致当事人更不信服。
6、亨利希坚决反对这样做,并且振振有辞。
7、接着他发表了长篇大论,振振有辞地把他心目中的未来的军队鼓吹了一番。
8、她对于工作失败的解释振振有辞,但是很难令人信服。
9、她很勇敢,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爱人面前大声振振有辞地这样说。
10、诺斯中校,你常在这儿振振有辞地谈论在尼加拉瓜实现民主的必要性。
【解释】: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出自】: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示例】:这个毛病,起先人家还不知道,这又是他们~弄穿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近义词】:作贼心虚、贼胆心虚
【反义词】:问心无愧、心安理得、理直气壮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做贼心虚造句例子:
1、警察还没问他,他做贼心虚,腿就先抖了。
2、他看见警察撒腿就跑,真是做贼心虚。
3、他平时都会很大声说话,这次却一言不发,难道做贼心虚?
4、由于做贼心虚,他老觉得有人在盯着他。
5、原本她脸红不是因为害羞,而是做贼心虚。
6、这个毛病,起先人家还不知道,这又是他们做贼心虚弄穿的。
【解释】: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自】: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示例】:小顺儿的妈的北平话,遇到理直气壮~的时候,是词汇丰富,而语调清脆,象清夜的小梆子似的。 ◎老舍《四世同堂》八
【近义词】:振振有词
【反义词】:理屈词穷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振振有辞造句例子:
1、但电视采访时,检察官却振振有辞地向记者解释不采信岳中伟证言的原因。
2、但是我们回顾这一段争论,重点不在哪一方有理,而是双方都振振有辞,态度严肃,把它当成一个议题来讨论。
3、对此,这些媚俗化的批评家还气壮理不直的振振有辞,说这是遵从读者的民意。
4、对老师的责问振振有辞:我想对人的受惊吓程度进行实验,结果获得通报“表扬”。
5、反反复复,而且都振振有辞,导致当事人更不信服。
6、亨利希坚决反对这样做,并且振振有辞。
7、接着他发表了长篇大论,振振有辞地把他心目中的未来的军队鼓吹了一番。
8、她对于工作失败的解释振振有辞,但是很难令人信服。
9、她很勇敢,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爱人面前大声振振有辞地这样说。
10、诺斯中校,你常在这儿振振有辞地谈论在尼加拉瓜实现民主的必要性。
《(成语造句大全)做贼心虚造句》添加时间:2024-12-11;更新时间: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