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素养 > 作文素材
网页转word

(隋朝历史)隋代上元节:百姓狂欢节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100字


  节日中大众百姓的欢闹戏谑,肆意恣纵,乃至百无禁忌,极大地颠覆了皇权专制时代的社会生活准则。大众狂欢的背后,构成了对正统礼义准绳的背离与反叛。而大众则在嬉游之中,舒展人性与生命,获得越轨的喜悦与逾矩的欢欣。
  《隋书 柳彧传》中,记载了大臣柳彧向隋文帝所上的一道特别的奏折,内容是请求皇帝颁旨 禁断 正月十五的民俗活动 燃灯游戏 以及与之相应的大众狂欢。言辞恳切,态度坚决。民间百姓中的娱乐风习,居然被重视到如此程度,问题似乎很严重。这道奏折,极为担忧地描述了当时正月十五上元灯节民间庆祝活动的状况。也正是在这道奏折中,我们得以窥见隋代上元灯节的欢跃景象。这也是历史上最早较为翔实地披露出上元节灯会景象的文字。
  关于上元日点灯风俗的起源,历来有多种说法,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其肇始于宫中的行为,由最高当权者发动,之后波及民间,因而上元灯节很早就是一个官民同乐的节日。经过汉、南北朝的发展,迨至隋代,这一节日已经是一个倾动上下、大众参与、全民性凸显的重要节俗活动了。 苏州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那么,身为治书侍御史的柳彧到底担心什么,一定要奏请禁止这样一个官民同欢的节日活动?
  从柳彧的描述和相关的记载来看,当时的正月十五灯节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民欢娱,尽人皆出,游人聚集。
  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节日, 每以正月望夜 ,人们无不外出。为迎接节日,大家 袨服靓妆 ,装扮一新。欢快的游人成群结伙, 充街塞陌 , 聚戏朋游 ,形成巨大的聚集。街市 车马填噎 ,人流蜂拥,道路拥塞。
  2、灯火的场面宏大,鼓乐喧阗。
  此夜,人们张起鼓乐,遍燃灯火, 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一片欢声鼎沸,场面喧嚣,景象夺人。
  3、沿街搭建游观设施,高耸壮观。
  为观看灯会和节日表演,以及为服务游人,沿街搭建起众多的看棚和食货栈等游观、饮食、商品售卖设施, 高棚跨路,广幕陵云 ,有的型制巨大,十分惹眼。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4、节日内容丰富,饮食、乐舞等表演杂陈。
  上元之夜,充斥着各种表演和街市美味, 肴醑肆陈,丝竹繁会 ,沿街吃食罗列,丝竹歌乐并起,并且 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有些杂耍搞笑的伶人,奇装怪相,纷纷献艺,令人目不暇接。
  5、欢会中的舞者,怪异滑稽,兽面异形,男扮女装。
  此夜,欢闹场中的表演者 人戴兽面,男为女服 ,男性舞者蒙戴兽形面具,身穿女人服装欢跳。这种假面歌舞和男穿女装而搞怪调笑的娱乐,是上元灯节活动中的一个特点,也是此节一个十分特别的歌舞习俗。因而,被柳彧批评为 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 ,认为其看上去性别涣乱,形状可疑,格调下乘。
  6、游人身份、地位不分,男女杂处,同欢共乐。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上元之夜,欢乐的人们完全消弭了等级、地位、身份、性别的界线,所有游人 内外共观,曾不相避 ,倾家而出的男女老少,一概混迹于人群,无论官民、贵贱、贫富、男女、僧俗,无序杂处,一体同欢, 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对于平时的规矩,集体失忆,一概抛到云天之外。
  7、节日开销不菲,耗财靡费。
  节庆之欢,要有费用支出。有些人为支撑场面,寻求开心,一时狂热,纵兴地花钱,以致 竭赀破产, 竟此一时 ,不顾明天生计短缺。
  8、京邑之外,亦有此风。
  上元节狂欢,不止京都如此,其风尚习俗 爰及外州 。以京邑为主,其他的地方亦有盛大的上元灯节活动。
  似乎有些情形是有些不妙。 作文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https://www.euzw.net
  开皇年间,相州府治的所在地邺城(今河南临漳)在正月十五的节庆中,也上演 百姓大戏 。由于人们在欢跃舞蹈中, 画衣裳为鍪甲之象 ,即将服装画为盔甲的形状,扮作军队的模样作歌作舞,因此而惹得隋文帝老大不高兴,这完全乱了章程,于是将相州刺史长孙平 怒而免之 。看来欢闹得忘乎所以,折腾得出格犯忌,是上元夜欢娱中的常有之事。
  由此观之,柳彧的担忧或许就可以理解了。隋代上元灯节盛大的规模效应,大众的肆意欢闹,各色人等身份地位的混淆, 男女有别 等道德节律的紊乱等,都与封建宗法社会日常的生活秩序形成巨大的落差,无疑是对社会主流传统的一种背离和反叛,直接冲击着官方文化得以站立的基础。因而柳彧认为这样的大众狂欢伤及风化,引致道德失衡,社会倾斜, 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 ,因而大加指责其 非益于化,实损于民 ,恳切要求隋文帝下旨, 请颁行天下,并即禁断 。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对此, 务存节俭 ,崇尚简朴的隋文帝的态度是 诏可其奏 ,下达了禁令,上元灯节的欢庆一度中断。
  正月十五日的节俗被禁,这不是首次,之前也有先例。比如北朝时上元节即有一种 偷俗 :人们以偷走他人的物件作为逗乐,互不为怪。据《魏书 孝静帝纪》载,此俗曾于北朝东魏时被禁过。东魏天平四年(538年), 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戏 。但已为大众接受,深入人心的习俗,总是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往往禁而不止。之后,这种 偷俗 更伴随着上元节的发展,广为流行。有的地方偷物,有的地方偷田间之菜,称之为 偷青 。金元时期,更是 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 。三天的假日中, 偷俗 居然大行其道。偷来东西后,戏闹一番,又还给人家。这种游戏甚至还发展至偷人, 虽窃至妻女不加罪 ,自然都是调笑谑闹。明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将其称之为 夷俗 ,认为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的习俗不无相关。
  隋代正月十五的节庆欢腾,同样也禁之未久。隋炀帝继位后,这位以奢糜淫逸著称的皇帝,即将上元灯节的节庆活动弄得动静更大。大业二年(606年)始,隋炀帝为向各国使节、客商夸耀隋朝声威,召集天下舞乐艺人,齐集京都,加以教习,正月十五日, 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 。歌舞场地,绵延八里之遥,文武百官沿路搭起看棚,通宵达旦地观赏表演,这种阵势,震撼城邑。而表演的舞蹈者则 多为妇人服。鸣环佩, 饰以花毦者,殆三万人 。这时,那些男性表演者依旧堂而皇之地穿上 妇人服 ,系环佩,戴花朵,扮作女人,歌舞人数多达三万之众。其演出服饰之精美,扮装之谐谑,阵容之庞大,皆极一时之盛

《(隋朝历史)隋代上元节:百姓狂欢节》添加时间:2025-05-12;更新时间:2025-06-25



    2025-05-12-102361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