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经常有用 回合 的交战用语,如第65回,写张飞与马超白天大战两百多个回合,晚上又接着交战,又是数十个回合。三国时期将帅之间的交 战用的都是 回合 一词。 回合 本是指古代交战时的一来一往。合就是交、交战的意思,最开始 回 与 合 指的是车战中的一次交战。商朝到西汉初期都是 以车战为主的,车战开始的时候,交战双方的战车驶向对方,先是双方距离较远时,用箭互相击射;战车靠近之后,改用戈矛交战;战车擦身而过,驶向远方,再一 次用弓箭对射。这个过程称为 合 。等战车驶远之后,必须各自再转过头来,准备第二次对攻。这个战车掉头的过程,就是 回 。然后两车再驶近而合。所以交 战的顺序是先 合 后 回 ,而一个 回 ,必有一个 合 与之对应。在这过程中,一方失败,才算是战争结束。到了西汉之后,作战的对象变为北方的匈奴 人,作战的形式也从车战变为骑马而战,古战场上 回 与 合 交替的作战场面也就不再出现,但是用一个 回合 来说明作战中的一次交锋,却沿用下来。 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view_17.html>苏州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三国演义》里描绘战争场面时,经常在大战几十或几百回合以后,根据打的结果,胜方士兵再掩杀。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中国有史记载的战例,并没有这种两军主将先厮杀二百余合,然后众军士再集体群殴的场面。一般认为,古代冷兵器时代,作战都要近距离接触。所以团队 集聚的冲击力量是取胜的关键。胜利叫 集事 ,失败叫 败绩 。所以作战的阵形非常重要。两军阵形不散,就会形成对峙。 对圆 应该就是指这种胶着状态。 春秋车战为主,一般都列三军,左中右,列阵后再厮杀。车阵在前,徒兵在后掩护,已经开始形成成熟的阵法了。由于一般战斗时中军不会首先投入战斗(如著名的 城濮之战,子玉中军不动所以不败),所以总是两翼张开进行冲锋。这样就形成了两翼对圆了。后来虽然兵种逐渐增多,但是列阵厮杀,中军最后投入战斗的模式基 本形成惯例。所以到后期,两翼的部队总是布置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还有一种排兵列阵的方式叫雁行阵,这时就不是三军而是两军了,左翼叫左甄,右翼叫右甄。这 时也可以形成两阵对圆。
在线作文批改系统,<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的装备和战术更加娴熟,并逐渐成为战斗的主力,对战斗的胜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 响。此外,铠甲和马具制作技术也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时很多猛将就会披坚执锐,冲锋在前,在两军阵中来回厮杀,有可能形成将对将的厮杀。斩获敌军大将自然容 易鼓舞士气,但这绝非是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步骑配合,按照一定的阵法攻击敌军,还是这个时代两军作战的主要形式。
至于这些古代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战争场面的描写,那完全是从吸引人的角度,浓墨重彩地刻画主要人物的勇猛果敢,着重描写英雄人物而已。(李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