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的诸侯,大体分为这么几个类型:第一是跨州联郡,图谋天下的,这种诸侯以袁绍、袁术兄弟为代表;其二是占据州府,以图发展的,此类以刘焉、陶谦等 为首。此二类均具备较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因此在诸侯的混战之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最后一类则是占据一城一地或者边陲之地,力求自保的,这类诸侯 的实力最弱,能否生存往往要看其他强者的脸色。
然而,在这最后一类的诸侯之中,也有长年屹立不倒者,有的生存了30余年(如宋建),而其中生存时间最长者,莫过于雄踞辽东的公孙家族,其割据的时间竟然自汉灵帝中平六年开始,一直维持到了魏明帝景初二年,前后50余年,可谓汉末诸侯中的另类。
公孙度的机遇
说到公孙家族,首先要介绍其创始人公孙度。公孙度,字升济,本为辽东襄平人,后来移居至玄菟郡。关于他的出生时间,据民国陶元珍先生考证,当在桓帝和平 元年(公元150年)。至于他移居的原因,《三国志 公孙度传》中语焉不详: 度父延,避吏居玄菟。 这个 避吏 ,首见于《汉书 任敖传》: 高祖尝避 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 后《后汉书 光武帝纪》中言: 光武避吏新野,因卖穀于宛。 同书《刘玄传》中亦有 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 之类的句子,其 意均为因违法而逃避官吏的追捕。可见公孙度当初也属所谓无法之徒而逃亡至玄菟郡的。不过,此次的逃亡给公孙度带来的结果却是因祸得福,在玄菟郡还做上了郡 吏,摇身一变成了公务员了。
《三国志 公孙度传》中说: 玄菟太守公孙琙,子豹,年十八岁,早死。度少时名豹,又与琙子同年,琙见而 亲爱之,遣就师学,为取妻。 这公孙度可算是遇上贵人了,玄菟太守公孙琙不但是为自己提供了一个读书学习的机会,还为他张罗了婚事。要说公孙度也很为公孙 琙争气,《后汉书 谢弼传》说: 建宁三年(公元169年),诏举有道之士,(谢)弼与东海陈敦、玄菟公孙度俱对策,皆除郎中。 不仅如此,很快公孙度便 后举有道,除尚书郎,稍迁冀州刺史 ,成为了东汉朝廷的检察大员,并被委派到 天下重资 的冀州地区,不过后来公孙度因为谣言被免职。所谓 谣言 ,实 为 举谣言 ,此举自古已有,是朝廷根据民间谣谚了解民情及官吏能力及声誉的一种手段。《后汉书 百官志》注引《汉官仪》中就有 每岁州郡听采长吏臧否, 民所疾苦,还条奏之,是为之举谣言者也 的记载。可见公孙度在担任冀州刺史时的声誉是不怎么样的。但是此时的公孙度已经在宦海站稳了脚跟,很快便又东山再 起。只不过这次他的靠山摇身一变,靠山就是成了当时把持东汉朝廷的董卓。公孙度本传中说: 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 这样一来,公孙度又 从一位检察大员成为了一名封疆大吏了。从此,公孙度开始了他割据辽东的第一步。
占据辽东
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伊 始,处境并不好。这倒不是因为他是由当时公认的奸贼董卓所任命的,而是因其玄菟小吏的出身造成的。汉代社会非常讲究门第和出身,前文提到公孙度的父亲是亡 命逃亡玄菟的,加上他本人在玄菟又是依靠当时的太守公孙琙的庇佑才起家的。这种履历自然不会被辽东的名门大姓所重视,因此公孙度在辽东的日子过得很不如 意。其次,辽东地处边陲,自东汉以来长期遭受异族侵略,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为了有效管制辽东,公孙度采取了立威、固土、拓疆等一系列举措,最 终取得了辽东地区的绝对控制权。
首先,公孙度从以前曾经担任过襄平代理县令的公孙昭下手,杀一儆百以震慑辽东现任官吏。《三国志 公孙度传》中说: 先时,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召度子康为伍长。度到官,收昭,笞杀于襄平市。 公孙度公开处理公孙昭的意图很明确:向辽东现任官吏立威。
其次,公孙度通过对前河内太守李敏一族的处理,给居住在辽东的前官吏进行警告。公孙度本传中说: 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 家属入于海。度大怒,掘其父,剖棺焚尸,诛其宗族。 如此锲而不舍,说明公孙度对于类似李敏之类的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前官吏的严格控制。
第三,公孙度还对辽东的豪族大姓进行了整肃。前引公孙度本传中说: 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余家。 而在《后汉书 袁绍传》中记载: 在职敢杀伐,郡中名豪与己夙无恩者,遂诛灭百余家。
第四,对于朝廷任命的官员,公孙度采取了包括扣留在内的方式,以阻止其他势力对辽东的渗透。据《魏志 凉茂传》记载: 太祖辟为司空椽,举高第,补侍御使。时泰山多盗贼,以茂为泰山太守,旬日之间,襁负而至者千馀家。转为乐浪太守,公孙度在辽东,擅留茂,不遣之官。
客观地说,公孙度的这几个手段取得的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虽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公孙度 度残暴而不节 ,但通过这些手段,公孙度完全控制辽东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完成对辽东的绝对控制之后,公孙度又开始了多次对抗外族的战争。对于这方面的事迹,公孙度本传中记录得非常简单,只有短短的 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 九字而已,但后世如陈寿、范晔等史家均以 威行海外 四字对公孙度予以了充分肯定。而在《三国志》的其他传记中,陈寿对于公孙度抗击外族侵略的战争还是进 行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描述:《三国志 高句丽传》中说: 公孙度之雄海东也,伯固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助度击富山贼,破之。
《三国志 夫余传》说: 夫余本属玄菟。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台更属辽东。时句丽、鲜卑强,度以夫余在二虏之间,妻以宗女。
这样一来,在几年之内,公孙度不仅仅完成了固土的职责,而且实现了拓疆的战略意图,初步解除了多年以来外族对于辽东、玄菟等地的骚扰和侵略。同时,公孙 度 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 ,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至此,公孙家族正式成为了后汉末年辽东地区最大的割据势 力。正如后来公孙度的手下韩忠所言: 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又有扶余、貊之用。 (见《三国志 牵招传》)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看 到中原地区形势混乱,便产生了割据辽东的念头。他对手下的亲信柳毅、阳仪等人说: 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不仅如此,公孙度还 自立为辽东侯、平州 牧,追封父延为建义侯。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 当控制东汉朝廷的曹操表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 永宁乡侯时,公孙度显得不屑一顾,说出了 我王辽东,何永宁也 之语,这也说明此时的公孙度已经盘算好了准备割据辽东、静观中原形势发展,意图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