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烟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多严重?让我们从古代开始,系统整理古代的烟雾记录。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古代烟雾的成分与现代烟雾的成分完全不同,而且往往比烟雾更糟糕。
“霾”是古代的恶劣天气
“烟雾”一词最迟出现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史书中,而“烟雾”则出现在崔宏的《北魏十六国春秋》中。根据书中的前两句,在甘肃武威发生了一起乱伦事件。当时,有一个奇怪的天气:“月亮又黑又暗,到处都是烟雾。”
就“霾”这个词而言,它相当古老。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发现了“霾”一词,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是最早解读该词的专家之一。在13467年版的《集子》中有一本,在第一期的7113年版中也有一本。郭沫若认为《卜辞通》中“雨”字下有一只猫,无疑是“霾”字。 提升作文素养,寻找作文素材,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suyang/>易优作文素养</a>。
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了十几个“霾”字,说明霾这种天气现象在古代就已出现,并不少见。甲骨文大多利用天气现象来预测吉凶,灰霾天曾经出现得更频繁。占卜者经常把它作为一个诅咒来分析,这表明阴霾是“坏天气”,在古人眼中是一个坏兆头。
霾的定义最早见于晋代
古代的“雾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雾霾吗?迄今为止,在气象学和历史学领域仍有争议。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甲骨文中的霾是沙尘暴。然而,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沙尘暴常见于冬春季的大风天,甲骨文中的“霾”和“雨”经常同时出现。显然,简单地将它们解释为“沙尘暴”是不合适的。
根据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沙尘天气根据能见度可分为三种类型:沙尘暴、浮尘和霾。甲骨文中多水(带“雨”)的湿霾天气应更接近空多云的霾天气;与“风”一起出现的霾更接近沙尘暴。
易优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易优作文点评 <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阴霾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书上并不少见。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提到了阴霾。《北风尾》中有句谚语:“风以雾霭而终”。用现代术语来说,它意味着风在吹,灰尘覆盖了天空。然而,《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史书,最早科学界定“霾”的是《二十四史》中的《晋书》。该书第十二卷《田文志中》说:“凡天地昏尘,十日五日,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谓之霾。”
然而,在《晋书》中却没有关于灾难性雾霾的记载。史书中最早的关于雾天的官方记录可以在《新唐书》中找到。《五行志二》卷三十九《长风》篇:“长清三年正月,终日风大昏昏”;《黄··项》篇:“日复一日,三年二月,风雨而土,天下昏而朦胧”。前者是公元823年2月19日,也就是新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自然,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应该记录下来。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自唐代以来,疑似雾霾日有所增加
那么,在公元823年之前,没有霾的气象记录吗?如果不是,那么《晋书》中的阴霾又如何有具体的解释呢?这在逻辑上说不通。
事实上,雾霾是有史书记载的,必须用“雾霾”这个词。如“土雾”、“阴雾”、“黄雾”、“昏雾”、“黑风”等。,都是疑似阴霾的日子。这种记载出现在中唐和初唐。例如,景隆元年(公元707年),李习安在位时,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历史上只记载了三次疑似雾霾,即农历。六月的武庚,“陕西的雨与土”在陕西;农历九月四日,山西“黄雾浊”;十二月丁仇,《京师风雨土》。此外,这种疑似雾霾在魏晋时期更为频繁,金淑多次出现“黄雾”、“黑气”等气象描述。
可见,雾霾天气出现在唐宋以前的中国,并在唐代以后开始增加,而且越晚越严重。例如,在《宋史·五行篇》“地”字记载的灾害性天气中,有13例出现“霾”字。《元史·五行志》也记载了许多阴霾的日子。到了明朝,关于雾霾天的记载越来越多。《明史·五行志》记载了约32起与浮尘有关的空不洁气体事件,其中20起以霾为标志。例如,嘉靖二十八年三月沈冰(公元1549年5月3日),京师“四日阴霾,五日无光。”
在线批改作文,<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名师作文批改</a>
清朝康熙61年,36年间发生了约50起由浮尘引起的空不洁气体事件,分布在中国许多地方。其中有20例出现“霾”字,相当于《明史》记载的整个朝代的总数。
[page]
——学作文,学阅读,就来易优作文。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www.euzw.net)
易优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批改、易优作文点评 <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