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地区政府的办公大院。大院内坐落着十多座三四层楼高的建筑。大院对外人来说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门口总有武警战士在站岗放哨,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威严。我所在的单位并不在机关大院里办公。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有幸在市委政策研究室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提起那段短暂的大院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机关大院里那种严谨细致、务实勤奋的工作氛围,那种甘于清苦、不计名利的人生追求和那种团结和谐、与人友善的人际关系,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让我难以释怀,获益终生。
那是1996年的春天,我刚到市直机关工作不久,领导让我到市委政策研究室帮忙,主要是学习机关工作业务,锻炼文字写作水平。这是我第一次和神秘的机关大院近距离接触。至今还记得,那天春风拂面。沿着杨树成荫的大路一直向西,走进大院深处,在西面突起的高台上一排排比较矮小的平房,由北向南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每间房子都有一个小小的院落,院子周围开满了一些鲜花,院墙上被爬墙虎所覆盖,油绿油绿的,不见墙皮。空气中飘散着花香和白杨树特有的气味,整个环境显得恬静、淡雅。政策研究室办公室就在东面的两三个院落。我所在的在城市经济科在最东头,斜对面就是常委会议室。在我们的办公室,经常可以看到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领导从门前走过。那时,我们科只有两三个人,大家都很自觉。每天都是忙忙火火的,按照分工,写的写,打印的打印,校对的校对,整个就是一条流水线,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许多材料领导要的很急,但在这条流水线下,从来都没有耽误。刘主任是文革后山东大学第一批毕业生,他实践经验丰富,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加上他能吃苦,肯钻研,所以许多建议性文章,都被纳入了决策,很得领导好评。他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但很多时候,都是白天到县市区调研,晚上加班加点写材料,甚至通宵达旦。记得那时全市正着手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他就带着有关同志到一些企业调研,和下岗职工、工厂负责人座谈,回来后再讨论、分析、研究,制定相关制度措施经领导同意后印发。当时科里有许多的文章甚至在中央级的刊物和内部参考发表。每当发表一篇文章,或者一些建议被领导采纳,大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什么辛苦、劳累、委屈、烦恼都抛到脑后了。我甚至忘掉了自己是一个帮忙者的身份,也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体验人生追求的价值。一个多月的时间很短,只是生命中的昙花一现,但我倍感充实愉快。我收获到在社会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既锻炼了写作水平得,又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收获了深厚的友谊。记得分别时很有点依依不舍,好在当时离的很近,有时到大院办事,也会到那里走一趟,像老朋友一样叙叙旧、谈谈心,碰到一些困惑问题,我还经常向刘主任等请教。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岁月如梭,转眼近20年过去了。行政中心东迁之后,再很少有到老机关大院。现在的大院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尽显沧桑之感,那几排小平房早已不复存在了吧。但有时从大院门口经过,依然可以看见大院里那些高大的白杨树仍在风中挺立,遮天蔽日。沉淀在记忆里的关于大院那段生活的片段,又会从脑海里浮现出来。
——作文培训,阅读写作培训,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就来易优作文。
关键词:经典散文作文,经典散文赏析,经典散文阅读,易优语文培训